質量之探:看綜合素質考試如何引導孩子全方位成長
少年強,則中國強。
然而,多少年過去了,長期談論不休的學生素質問題依然存在:創新能力不足,動手能力偏低,人文素養不高。
“這么多年來,素質教育一直處于一種不自覺的狀態,似乎更多地淪為一種口號。”李穎科表示,西安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考試內容,而不是考試制度本身。
今年西安中考新增加的綜合素質考試試題中,34道題全部來源于日常生活、學習實踐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積累。除客觀題有固定答案外,主觀題只列出答案示例和得分要點,并無標準答案。
沒有明確的復習范圍,沒有參考書,全憑考生自己的發揮。這樣的考試,在學生們看來“好玩”“有意思”,也讓家長先前的擔心為之釋然。
“綜合素質考試彌補其他學科教學的不足,對學生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處理師生同學關系的能力等在其他學科教育中不會涉及的重要問題予以反映。不必背,不必記,在熟悉的語境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葉同心表示,考試內容是在教育部針對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6個維度的基礎上,重點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水平和人文素養。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二處處長張瑞認為,綜合素質考試是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通過考試評價,使學校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使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使家長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得素質教育進入一種更加自覺的狀態。
“這是一種方向和引領。考試僅僅是一個評價手段,著重突出了要充分重視孩子全方位成長的導向。”后宰門小學大學區學區長白彩玲告訴記者。
一項項改革、創新,把西安教育面臨的難點、焦點問題變為教育創新發展的亮點和看點。
改革創新的腳步并未就此停歇,被人稱為“花錢請人監督自己”的創新教育評價體系改革開始實施。西安市教育局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進行全程跟蹤評價,以此構建政府和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新型教育評價機制。
招標、評標、公示、競爭性談判,最終由陜西高級人才事務所有限公司作為中標單位,來承擔教育創新評價體系工程的建設。相比傳統的較為封閉的評價方式,第三方機構評價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信息采集對象也更多元、廣泛、獨立和權威。
一份由陜西高級人才事務所有限公司發布的西安教育綜合改革第三方評價(第二階段)調查顯示: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方式的公平性和取消“奧數班”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絕大多數民眾對“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充滿信心。“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更是激發了學校和教師的活力,引發了教育多元發展模式,使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增長、均衡。
西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正在穩步推進。雖然時間不長,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破解,但它讓人們看到了改革的魅力,看到了教育帶給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希望。(本報記者張哲浩靳曉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