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這為我們闡明了社會體制改革總的框架和內容。
加快形成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要逐步統一和完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全國統籌層次。要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立足長遠、基于精算、確保安全的養老保險基金和制度。
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教育體制、就業體制、醫療衛生體制等方面的改革。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問題,進一步完善農村中小學教育。要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要加快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要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社會開放,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與醫療。
加快形成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公平正義、激發社會活力的社會利益調節機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工資與物價掛鉤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個人所得稅與家庭消費掛鉤的稅收減扣制度,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的申報登記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健全以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促進社會公平。健全和完善公民合法財產保護制度,堅決遏制對群眾合法權益的侵害。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社會組織向民政部門依法登記制度,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更好發揮基層社區自治組織的作用,使社區成為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渠道;要更好發揮事業單位的作用,建立滿足公共服務需要、精簡高效的現代事業組織體系;要更好地發揮工會、婦聯、青年團提供服務、反映訴求、化解矛盾的作用。要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業自律。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依法監管,保證其健康發展。
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要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增強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