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公共治理 > 正文

遲福林:人口城鎮化需要回答四個關鍵問題

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是有條件的。新型城鎮化重在推動人口城鎮化。那么,人口城鎮化能夠拉動多大的消費需求?人口城鎮化對投資轉型的影響何在?人口城鎮化能否拉動產業結構調整?人口城鎮化能否帶動城鄉一體化?這是四個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當前,討論新型城鎮化發展有四個判斷很重要。

1.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率還有10~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城鎮化率大概為65%左右。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是有條件的。

2.消費結構升級拉動的城鎮化呈加快趨勢。總的看,以往35年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重在工業化和產業發展的拉動。進入發展型新階段,工業化和產業發展拉動的城鎮化有逐步減速的趨勢,而消費結構升級拉動的城鎮化有加快的趨勢。

3.關鍵是實現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適應新階段城鎮化發展動力格局的變化,重在推動人口城鎮化的進程。其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人口城鎮化由目前的35%上升到50%以上,以達到2011年世界52%的人口城鎮化率水平。

4.人口城鎮化是發展轉型的最大潛力。未來5~10年,以人口城鎮化為支撐,推進轉型與改革,充分釋放國內巨大的需求潛力,將形成我國未來5~10年轉型發展的突出優勢和主要動力,并由此支撐中速增長。

就此,以“人口城鎮化是發展轉型的最大潛力”為主題,概要提出以下四個問題。

人口城鎮化能夠拉動多大的消費需求 

城鎮化是消費釋放的主要載體。在消費結構升級拉動的城鎮化呈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需要充分估計人口城鎮化帶來的消費需求釋放以及消費結構升級的客觀趨勢。

1.新階段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

(1)生存型消費需求減少,發展型消費需求增多。(2)物質型消費需求減少,服務型消費需求增多。(3)一般私人產品短缺矛盾減少,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矛盾增多。適應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釋放的大趨勢,以人口城鎮化為依托推動消費主導的轉型與改革是一個客觀要求。

2.人口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消費需求

(1)消費潛力巨大。初步測算,到2016年,我國消費需求規模可能達到30萬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我國可望釋放的潛在消費需求規模有可能達到45~50萬億元人民幣。

(2)社會總體消費傾向逐步提升。農民工市民化將提高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能夠減少城鎮居民預防性儲蓄,從而促進消費釋放;人口老齡化將逐步帶來凈消費者的明顯增加。

(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測算表明,在長期中,消費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將增長0.76個百分點。由此可以估算消費需求釋放不同情景下的經濟增長前景:2012~2020年城鄉居民消費年均實際增速為7.66%~8.92%,由此推算同期經濟年均實際增速可達到 7.07%~7.96%。這表明,隨著消費需求的有效釋放,未來10年實現7%左右的經濟增長是有可能的。

3.人口城鎮化推動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擴大

人口城鎮化的重要標志是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城鎮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潛力釋放的主體力量。

(1)人口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是中等收入群體快速形成的過程。未來10年左右,只要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的相關改革能夠取得突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成為新增中等收入群體的“后備軍”。

(2)以人口城鎮化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增加。由于工業收益與服務業收益遠高于農業收益,發達國家歷史上中等收入群體的形成,主要源于人口城鎮化及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從我國城鎮化的歷史來看,城市擴張和城鎮人口增長為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未來10年,可望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只占總人口的23%左右。未來10年,加快人口城鎮化進程,到2020年,就有可能使中等收入群體比例達到40%左右,人口規模擴大到6億。

  人口城鎮化對投資轉型的影響何在 

人口城鎮化能夠帶來巨大的投資需求。問題的關鍵在于,適應人口城鎮化的大趨勢,需要推進投資結構的轉型。

1.人口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投資需求。

現有農民工2.5億左右,估計未來10年將再增加1.5億農民進入城鎮。這樣,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按較低口徑,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也能夠增加40萬億元左右的投資需求。

2.以人口城鎮化推動投資結構轉型,實現投資—消費的動態平衡。

總的看,我國的經濟轉型到了向消費主導轉變的關節點。如果說前一階段投資拉動增長還有戰略回旋余地的話,那么在歐美等外部市場需求萎縮呈現中長期趨勢、國內產能過剩的今天,回旋余地已大大縮小。在這個背景下,繼續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僅會導致投資邊際效益下降,還會加大產能過剩的危機。

適應人口城鎮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不斷加大公益性項目投資和消費供給能力的投資,推動投資結構的轉型,以實現投資—消費的動態平衡。投資轉型帶來的投資需求空間潛力巨大。

以文化產業投資需求為例,要實現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將由目前占GDP的3%上升至2020年8%的目標,估計需要累計投資20萬億元左右。再以城鎮的公用設施投資為例,到2020年,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至少有3萬億元的投資需求;供氣系統有4.4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3.以公益性為重點優化調整國有資本配置。

進入發展新階段,面對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國有資本公益性嚴重不足,在緩解公共產品短缺中的作用有限。例如,央企開發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到 2011年僅占全國已建成保障性住房面積的13%~15%。在公共產品短缺的大背景下,推動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重點配置到義務教育、基本公共醫療以及基本住房保障等與民生相關的公共產品領域,給社會資本投資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以發揮國有資本在提升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上的重大作用。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遲福林   人口   關鍵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