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傳統學習
當即時通訊(IM)、社會性網絡服務(SNS)、視頻通信(VC)等工具紛紛移植到手機上之后,移動學習就成了傳統學校教育的一大挑戰者。比如,當學生突然冒出一個新問題時,他不僅可以立刻通過手機向老師請教,還能在微博上把自己的認識與同學即時分享;如果他正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還可以用3G視頻電話讓對方看到自己畫的橢圓形或圓錐形。
時下,手機報是許多人都非常青睞的學習資源。著名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在線部門與移動通信運營商合作開發了適合不同人群的英語手機報,吸引了幾百萬用戶。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稱,這表明用手機來進行學習充電的方法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他分析,“未來用手持設備在關鍵的時刻學習知識可能會變成中國孩子的一個習慣。”新東方在線副總經理趙勇2009年就說,手機報現在是他們移動學習戰略的起步,未來一定不止于一個手機報——“我們在構建移動資源站點,會把更豐富的互動性內容、測試、點評、視頻、文字、音頻內容全部放在互聯網上。”
當嗅覺靈敏的新東方在商業領域展開移動學習的探索之時,國內各高校和研究機構也開始將移動學習引入傳統的教育體系里。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移動學習網,主要基于手機應用提供校園網絡課程的下載與瀏覽;中國移動廈門分公司和廈門軟件學院共建了廈門軟件學院3G校園網……中國的移動學習正潛移默化地改變傳統教育的面貌,一步步走向產業的成熟。
移動學習對學校教育帶來了幾乎可謂顛覆性的挑戰。在新加坡,高中生可以在公交車上拿出手機,飛快地按動鍵盤,創作抒情詩。作為寫作練習的作業,她把這首短詩發送給她的老師。老師收到班上許多學生的短信詩歌,他把寫得好的挑出來加上自己的評語,用短信群發給他的全體學生。這位老師認為,短信詩歌寫作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吸引年輕人,而且方便簡單,只要靈感閃現,在路上也可以寫作。這種另類的教學方式頗受學生們的歡迎。
據此可以想象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可以在地鐵里用手機短信與老師交換一篇新作的看法,可以在校園的長椅上登錄無線網絡查閱課本的相關資料,可以在春游的路途中收看電信運營商為你提供的彩信學習節目:“掌上學業”、“移動課堂”。一所隨時隨地隨身的學校就這樣出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