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力資本的政策建議
當前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各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的保障就是人力資本,誰擁有強大的人力資本,誰就是最后的贏家。據統計,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大約在25%~35%之間,這充分說明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人力資本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最關鍵的投入要素,是未來社會經濟增長永不枯竭的資源。而培養和增加人力資本的根本途徑就是教育和學習。⑧
相對于物質資本的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應優先。人力資本的投資首先就是教育投資。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發展的來源是以智能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知識經濟的到來,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人占80%以上,并且有增高的趨勢,而直接從事生產的個人占勞動力總量從80%降到不足20%。可見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命脈。⑨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讓我們的國家富有強大,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知識差距,必須優先投資教育。
人力資本理論證明,教育能促進經濟增長,提高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貧困,最大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比較教育學家諾亞和埃克斯坦通過實證研究得出:教育發展水平相對高于經濟發展水平,相應地這個國家經濟增長就快;教育發展水平相對低于經濟水平的國家,相應地這個國家經濟增長就慢。⑩
二戰后,亞洲“四小龍”興盛的根源在于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力資本。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必須把教育看作是國家負責的頭等大事,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教育的投資,他們的經驗表明,教育投資的增長要快于國民經濟的增長,教育投資一般要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6%以上。我國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3%,距離6%還差2.07個百分點。而像以色列在200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就已經占到GDP的7.3%,就連發展中國家像印度2000年也已經達到4.1%,我們與他們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改變以前的教育只能在經濟后面的落后觀念。
另外,我國目前雖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班額過大的現象普遍存在,《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小學生、初中生的生師比分別是17.71:1和14.38:1,班級人數平均約為53人,班級規模過大,生師比過高勢必影響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為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政府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的資金投入。
政府在人力資本投資中應發揮主體作用,調整教育投資結構。我國教育投資的不足根源在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資本不足,導致教育資金短缺。政府應該擔當人力資本的領頭的投資者,當前政府進一步加大教育的投資力度,增加教育投資的比例,平衡地區投資,調整投資的方向,加大對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和西部偏遠地區教育的投資,改變農村等弱勢群體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現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
有學者通過研究指出,中國的初級人力資本投資對積極增長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中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較為顯著,高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是十分顯著。根據目前的國情,高等教育要適度發展,重視初、中等教育,培養實用型的技術型人才。因此,政府應調整教育投資結構,偏重于初、中等教育的投資,重視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改革教育體制。我國人力資本短缺的重要原因在于教育體制跟不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應當對人才培養體制進行改革。首先,應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政府應推進教育產業化的進程,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因為民辦教育是實現教育產業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教育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因此要培養大量社會需要的具有專門技術、實用性的高素質勞動者,這有益于國家經濟的發展。
其次,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民眾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新繼續教育觀念,倡導全民終身學習,發展專業技術性強、實踐性、實用性強的成人教育,改革成人教育的課程設置及管理模式,全面改善民族素質,強大人力資本建設,提高我國人力資本的質量。
最后,建立多樣的教育投資體系。應當認識到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必須依靠教育,教育的投資無論對于國家、單位還是個人,永遠都是有益的投資。民族發展強大之本就是壯大人力資本。教育不僅僅要依賴政府,任何企業、社會團體、公民都有發展教育的責任,都可以投資教育活動,改變傳統的單一辦學模式,增進教育的活力和競爭力。
(作者為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美]西奧多·W·舒爾茨:《人力資本投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第40頁。
②李寶元:《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21頁。
③[英]亞當·斯密:《國富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257~258頁。
④周新芳:“人力資本理論文獻綜述”,《企業管理》,2000年第9期,第59~61頁。
⑤周德祿:“基于人口指標的群體人力資本核算理論與實證”,《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3期,第56~64頁。
⑥“高等教育:由大到強”,《人民日報》,2012年10月18日。
⑦李福柱:“國內人力資本理論研究進展”,《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6期,第20~23頁。
⑧賀石中:“論我國的人力資本與教育”,《財經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5期,第117~118頁。
⑨劉華東:“教育投資:促進人力資本發展的核心”,《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第39~41頁。
⑩馮增俊:《比較教育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責編/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