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區域聚焦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低碳宜居城市發展戰略研究

以河北省為例

引言

高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使城市集中了人口、工商業、建筑和交通,成為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聚集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高強度地區,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與挑戰,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土地資源緊缺、垃圾圍城,以及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開始探索城市發展的理想模式。英國城市規劃專家Ebenezer Howard 早在1898年就提出了“花園城市”理論。1984年前蘇聯生態學家楊尼斯基首次正式提出“生態城市”概念。1992年我國提出“園林城市”概念并制定了《國家園林城市標準》。1996年聯合國第二次人居大會上提出了“宜居城市”概念。全球氣候變暖使許多城市認識到城市在減緩氣候變化進程中的責任和重要性,在對城市規劃、建設和改造時開始關注其是否低碳和環保。以低碳生態理念規劃、建設和改造城市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2008年初,國家建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上海和保定兩市作為試點推出了“低碳城市”示范項目,標志著我國低碳城市建設正式起步。2010年7月和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分別下發文件,確立了兩批試點省市進行低碳試點,目前生態、低碳、宜居城市建設已經蔚然成風,各市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組織現實情況的方法,該方法把組織內外環境所形成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風險(Threats)四方面情況結合起來進行較客觀的態勢分析,目的是找尋出最優發展策略。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優勢。河北省低碳宜居城市建設基礎良好。2005年河北省被確定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之一,編制實施了《河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05~2030)》,有力推動了生態環保建設;1992年至2012年全國十五批共評出166個園林城市中有河北省的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邯鄲市、石家莊市、張家口市和保定市7個;保定低碳城市建設已初具成效,成為中國首個公布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城市;承德堅持把生態宜居宜游作為城市的核心價值來追求,目前全市已有33個城鎮被命名為“省級環境優美城鎮”,11個城鎮通過省級環境優美城鎮驗收;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已經進入加速建設階段;工業節能減排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單位GDP能耗不斷降低;建筑節能也取得積極進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80%。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劣勢。河北省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劣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高能源消費、高排放等問題。

二是河北省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遠高于國家平均水平,2011年河北省能源消費結構中各種能源占比分別為:煤炭89.61%、石油7.73%、天然氣1.58%、一次電力1.08%,這種能源結構在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將是長期制約因素。

三是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重,201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1.9%、53.5%和34.6%,傳統產業占工業總量的8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占比較大。

四是市區仍存在醫藥、鋼鐵、熱電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企業,城市大氣污染嚴重、水資源貧乏,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改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另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交通擁堵已趨常態化,以及植被少、臟亂差等都影響著城市的低碳宜居。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并對各級政府加大環保投入、促進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以生態文明理念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已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我省邯鄲市、邢臺市納入《規劃》,這標志著冀南地區的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保定、石家莊兩市已先后被批準為低碳試點城市;2009年承德市被環保部批準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編制出臺了《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2012年河北省提出要“著力改善發展環境,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把兩個改善作為河北省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5月召開的省八屆五次全會提出了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河北沿海地區將發展成為我國北方沿海生態良好的宜居區,環首都地區將建設一批重點宜居宜業的衛星城。這些都為河北省低碳宜居城市建設提供了政策、環境和平臺。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挑戰。低碳宜居城市建設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受到眾多因素影響,面臨許多現實挑戰。2013年以來河北省石家莊、邯鄲等一些主要城市連續多次被列入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表面上看是空氣質量問題,深層次卻反映出城市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優、能源使用方式落后、綠地空間不夠、公共交通不足等問題,城市總體環境質量較差。具體表現為:一是河北省經濟發展對煤炭的消耗與依賴較強,發展方式粗放,產品技術含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節能減排壓力大。短期內能源結構不可能大幅改善,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不可能成為支柱產業,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鋼鐵、化工、紡織、醫藥等行業在較長時期內還將占主導地位,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污染物排放總量還將增加。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高,各種設施建設不系統、不配套,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三是城市面貌缺乏特色,在城市建設中模仿、復制現象較多,城市地域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不夠。四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氛圍和主體意識還不強。

低碳宜居城市建設的戰略對策

編制科學的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是為了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所作的部署和安排。城市規劃對于城市發展有長期的、結構性的作用,城市中的工業、建筑物、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將存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對碳排放有“鎖定”作用,因此正確合理的城市規劃對低碳宜居建設至關重要。城市規劃應是多部門協調、跨專業合作,采用“技術專家+政府官員”模式,技術專家應背景多元—城市規劃、土地規劃、交通規劃、市政工程、生態環境、社區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社會學等,城市規劃需要聽取多部門的意見和進行協調,需要利益相關方和公眾的參與,需要有成本—效益(包括環境影響)的分析。當前特別要注意以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為基礎,以保障轄區環境安全、維護生態系統健康為根本的城市環境規劃和減少碳排放的生態低碳發展規劃。要學習借鑒城市規劃中成功的經驗如:緊湊型的城區和住宅、土地的有效混合利用、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構建低碳排放的產業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河北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裝備制造、醫藥化工、食品、建材、紡織服裝為主導的工業產業體系。但河北省主要依靠物質投入的傳統模式與資源、能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加劇,因此需要建設低碳宜居城市必須構建低碳排放的產業體系,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運用低碳技術改造提升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繼續堅持對標行動,通過產業集聚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向產業鏈高端發展;下大氣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轉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軌道;在生物醫藥等產業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研發方面實現突破;支持建設廊坊、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四大信息產業基地,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著力建設一批低碳產業園區;加快服務業全面發展,努力將金融業培育成戰略支柱產業;充分發揮河北省旅游資源豐富、區位條件獨特的優勢,做大做強旅游業;在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努力開創新局面。

上一頁 1 2下一頁
標簽: 宜居   發展戰略   分析   城市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