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經濟 > 正文

征地制度改革時機成熟 (3)

實行統一的土地登記制度

土地登記,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工作。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分別登記,房屋由建設部門登記,樹木由林業部門登記等。即使是土地,如林地、農地、草地也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登記。這種現狀,給市場產權主體帶來不便,甚至導致管理混亂,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例如,社會熱議的物業稅,要求定期對物業價值進行評估,在部門分割登記情況下,物業評估就很困難。

2007年實施的《物權法》已明確要實行土地統一登記,直至今年“兩會”后,新一屆政府才下決心實施,決定由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土地統一登記。但由于長期部門分割的慣性作用,進展恐怕不會太順利。土地統一登記,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打破部門分割局面的重要抓手。為了推動這項改革,一是可以考慮成立專門的國家土地登記機關,把現在分散在各部門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地、農地的登記工作集中起來。各部門不再負責相關登記工作。

二是登記的信息也必須統一。實行統一的地籍調查,制定統一的土地分類標準,搞統一的地籍調查,改變現在各部門分別調查,土地分類指標不統一的狀況。從國外的地籍調查來看,一種做法是由政府組織調查;一種做法是由產權人自行委托中介機構調查,后者對調查結果承擔法律責任。第一種做法的財政負擔重、耗時長;后一種做法易產生法律糾紛。

為了推進土地統一登記工作,我國今后可以考慮不同地區采用不同方法。這樣,可以加快土地登記進度,早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國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統。

改革相關的財稅體制

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按市場價補償,農民獲得的是財產性收入,按理說,應當繳納所得稅。但可以考慮對補償費超過一定額度的部分,由政府發行中、長期土地債券。既可減輕當期財政壓力,又有利于抑制“一夜暴富”者的不當消費行為。對接受土地債券者,可以免征所得稅,對不接受者,則不予減免。放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同時,應考慮對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征收土地財產稅及契稅、印花稅及土地增值稅等稅種,一來調節可能出現的新的分配不公現象,二來可以充實地方財政,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稅收體制。

對于進入市場交易的宅基地,開征土地財產稅(物業稅)。對于農民,在規定面積內的可以免征;對于市民,則不予減、免。對無論農民還是市民的超出規定的面積,實行累進稅率,超的越多,稅率越高。

進一步規范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的支出。主要改革方向是建立規范化的政府土地基金,一般情況下的年度支出,只能動用利息,不能動用本金。這樣才能徹底切斷城市建設對增量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從根本上改變外延擴張的增長方式。

進一步改革分稅制,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合理調整中央、省、市、縣的財政收入分配比例。

改革規劃體制

我國目前的土地利用規劃,由政府組織編制、頒布,并允許政府按照編制程序修改規劃。結果,相當多數的地方政府在規劃頒布實施不久,就頻繁修改規劃,使規劃的嚴肅性和制約作用形同虛設。應當改變這種“軟約束”的規劃體制,將各級土地利用規劃上升為法律,由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頒布,政府只有實施規劃的義務,沒有修改規劃的權力。

針對目前我國多數城市用地粗放的情況,應通過規劃把城市的邊界“圈死”,也是給政府經營土地加掛一把“鎖”,堵住外延擴張的路子,促使地方政府和土地使用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目前,我國由各部門分別編制相關的全國性規劃,這些規劃最終都要落在土地上,因此必須與土地規劃相銜接。但是,由于各部門從自身工作需要出發,各自制定不同的土地分類標準,并分別開展相關資源調查,編制各自的地理信息系統,導致在此基礎上制定的各部門規劃,不能與土地規劃很好銜接,在實際工作中產生混亂并造成極大浪費。

有鑒于此,建議對國家規劃體系作重大調整。當務之急,是制定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準,廢止部門標準,以利于各類規劃與土地規劃的銜接。下一步,可借鑒世界多數國家的經驗,由一個部門負責開展資源調查,并編制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供各政府部門和全社會使用。各部門不再開展普查性資源調查,不再編制各自的地理信息系統。

最終,要理順國家規劃體系。第一,編制國土規劃作為國家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主要內容要包括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和國土整治項目,等等。

第二,現行的經濟社會五年發展規劃,作為國家發展的近中期規劃。第三,土地利用規劃作為落實以上兩個規劃的保障性規劃,要發揮具體銜接各部門規劃的龍頭作用。各部門依據以上三個規劃,把工作重點放在編制相關專項規劃上,不再編制部門的全國性規劃。

以上改革如能實施并到位,將大大加強規劃的控制力。現行的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管理辦法,弊病甚多,屆時應予廢止。

制止、清理政府的土地融資行為

我國法律有國有土地出讓后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的規定,但并無未經出讓的土地也可以抵押的規定。按照物權法定的原則和行政許可法的精神,政府以土地抵押或質押融資,屬違法行為。

這樣的違法行為卻長期泛濫,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大敗筆,有損國家形象。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立即叫停各級政府的土地融資行為,清理已經形成的土地金融債務,盡量減輕政府經營土地制度的負面影響。嚴格說來,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但卻是當前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必要作為一項重要措施單獨提出來。

建立土地發展權轉移制度

普遍設立土地發展權,允許農地的土地發展權有償轉讓。城市化地區的任何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主體,如果想提高自身土地的利用強度,不僅要符合規劃許可,而且必須向非城市化地區購買農地的發展權,使這些限制或禁止發展的地區,也能分享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成果。

此外,現行以招商引資、財政收入、城市建設、GDP等等指標考核和選拔干部的制度必須加以改革,要從工業反哺農業、農業和糧食發展、耕地保護、農村面貌改善、農民收入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來考核,這樣才能引導干部對社會和人民的長遠利益負責。

  作者為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時機   改革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