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行綠色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破解日趨嚴重的生態問題、擺脫目前能源困境的一種全新發展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當前,中國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很多因素都處于不穩定狀態,這對于中國的綠色發展而言是一次機遇,也會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改變戰略部署,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克服不利因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此來推動中國綠色發展不斷前行。
關鍵詞 綠色發展 技術 觀念 制度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實現“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綠色發展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走綠色發展道路是中國面向21世紀的戰略選擇
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今天,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實行綠色發展。之所以如此重視綠色發展,是基于以下原因。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實行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概念包含了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和共同性原則。核心思想是在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世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并使后代能夠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目標是建立節約資源的經濟體系,從根本上改變高度消耗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
綠色發展則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提倡保護環境,降低能耗,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因此,綠色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力途徑。
破解日趨嚴重的的生態問題需要綠色發展。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中國也如同世界其他工業化國家一樣,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越來越多的耕地、草原、森林及植被遭到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多方面生態問題,并呈現出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工業垃圾、城市垃圾與日俱增,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碳排放量增多,大氣污染嚴重。因此,中國生態的日趨惡化強烈呼吁和諧的綠色發展。
擺脫目前的能源困境需要綠色發展。當前,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結構正朝著高效、清潔、低碳或無碳的天然氣、核能、太陽能、風能方向發展。相比而言,我國的資源稟賦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能源結構層次低下,屬于“低質型”能源結構。同時,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煤炭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能源利用率較低,其單位產值的資源消耗與能耗水平明顯高于世界先進水平。能源安全存在隱患,石油進口已超過50%,一旦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發生變化,或者時局動蕩造成運輸線路的不暢,都將嚴重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
在如此嚴峻的能源形勢面前,我們只有盡快轉變能源消費結構,改用高效、低碳的清潔能源,方能提高效率、減少污染,消除安全隱患,因此,綠色發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