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經濟 > 正文

中國糧食安全的遠憂與近慮

【內容提要】從發展的視角審視,我國糧食生產既有遠慮,又有近憂,糧食供需緊平衡成為常態將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國情。面對現實,我們應當重點從五個主要方面應對我國長期性的糧食安全問題:一是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支撐,以及有控制地利用國際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我國糧食的供給和保障能力;二是優化糧食補貼政策,通過合理平衡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糧農和非糧農的利益關系,構建以提高效益為主線的糧食生產長效機制;三是加大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提高糧食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從糧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綠色無公害產業鏈條;四是加強糧食安全的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物流體系,強化其糧食供求的“穩定品”功能;五是大力倡導文明消費,有效扼制糧食消費中的非理性浪費現象。

【關 鍵 詞】糧食安全;補貼政策;質量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9月正式發布《世界農作物前景及糧食形勢》報告,強調歉收、漲價與限制出口等正嚴重威脅全球糧食供給,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安全矛盾將再度尖銳。同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消息卻極其令人振奮,中國糧食再獲豐收,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邁上5.71億噸新臺階,比上年增產2473萬噸,增長4.5%,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糧食生產逆勢上行的精彩表現,不僅有力地回應了一度蔓延甚廣的對中國自主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能力的廣泛置疑,而且許多輿論更是重提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1994年在《世界觀察》上發表《誰來養活中國》一文的舊事,認為中國糧食“八連增”的事實足以證明布朗向全世界提出的“誰來養活中國”和“一個養活不了自己的中國將如何影響世界”的問題是毫無依據的,更樂觀的看法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是值得信賴的,中國人的飯碗完全可以端在自己手里,過度惶恐甚至放大中國糧食安全的現實矛盾并無必要。然而,中國糧食安全的壓力果真顯著緩解了嗎?或者中國糧食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因思維錯誤引出的偽問題嗎?可以肯定,這方面的看法不會一致,爭論還將長期繼續。但無能如何,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即使在糧食實現連續八年增產的情況下,依然需要更加清醒地認識我國糧食生產面臨的深層制約和嚴峻挑戰,防范出現溫家寶總理所警戒的“盲目樂觀情緒滋長,麻痹懈怠傾向抬頭。”

一、中國糧食供求形勢仍然嚴峻

我國2011年的糧食增產是在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市場環境異常波動、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實現的,付出了巨大努力,成績來之不易。不僅成為當年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亮點之一,而且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穩定物價、推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盲目樂觀乃至懈怠,因為通過其他渠道透出的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的信息讓人十分擔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考驗著中國糧食安全的現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資料,2011年我國進口小麥、玉米、水稻等谷物及谷物粉545萬噸,進口大豆5264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657萬噸,進口糧食加上進口食用植物油折合糧食合計約達9100萬噸。這一數據比2004年中國第一次成為糧食凈進口國時2412萬噸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2.77倍之多。盡管在人地矛盾特別尖銳和糧食需求比糧食供給增長更快的雙重背景下,中國快速擴大糧食進口規模是不得已的必然選擇,其實質是通過“借地種糧”彌補自身的資源短缺。相關測算表明,2011年進口9100萬噸糧食相當于利用了國外約7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農業資源、兩個市場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固然十分必要,但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年糧食消費量占世界糧食消費總量的五分之一,占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左右。中國的大國效應決定了糧食供求平衡只能主要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必須堅持糧食自給的基本底線,過度依賴國際市場,把糧倉建在別國土地上受制于人,將面臨巨大的自然、經濟和政治風險。以此觀之,2011年我國進口糧食規模占全年糧食消費總規模的比重已達13.7%,已經超越了10%的糧食安全警戒線。

在實現糧食“八連增”的同時,我國糧食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趨于加劇,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程度在日益加深,國內糧食基本自給的底線已經被沖破,這是當前我們必須正視的嚴峻現實,也是我們清醒認識我國糧食安全現狀的重要基點。

此外,還有兩個方面經大量調查證實的事實尤其需要高度關注:一是由于產量減少、家庭人口外出消費量降低、市場購買方便度增加等原因,農民家庭儲糧普遍呈顯著減少趨勢,結果是其原有的分散和減弱糧食安全壓力的“蓄水池”作用趨于降低,這可能產生放大糧食安全矛盾的負面效應。二是國有糧食部門購糧困難,許多國有糧庫庫存降至歷史低點,有的甚至變為空庫。糧食儲備減少,必然意味著地方政府通過糧食儲備實現糧食供求平衡和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明顯削弱。

因此,盡管主要依靠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我國取得了糧食連續八年增產的亮眼的成績單,但中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糧食供給對外依賴性增大更是最需要警惕的發展態勢。在現實條件下,任何輕視或漠視中國當前的糧食安全問題的傾向都十分危險,認為中國糧食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的看法更是毫無根據。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中國   啟示   分配   收入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