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社會 > 正文

李偉:多方攜手,積極穩妥應對老齡化挑戰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基本國情。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這一戰略方針和目標任務,必須準確把握我國老齡事業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機遇。要圍繞老齡事業發展問題,呼吁社會各界力量廣為參與,總結相關國內外經驗,深入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措施。

一、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趨勢,并帶來復雜挑戰

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人類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人類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再加上生育意愿變革等因素導致的生育率下降,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和不少發展中國家,都已經或正在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老齡化挑戰。

人口老齡化最早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19世紀70年代后,以法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歐國家就相繼進入老齡化社會,也就是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進入二十世紀特別是二戰后,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加快了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其中相當一部分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4%,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向老齡化社會邁進。

目前,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是日本。截至2012年底,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4.1%,已經跨越聯合國確定的21%超老齡社會標準。法國、意大利、德國、芬蘭、瑞典、比利時、希臘和葡萄牙等國的老齡化水平也已經相當高。預計到2050年,將有60多個國家進入超老齡社會。

毫無疑問,人類壽命的不斷提升,是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各國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追求的重要目標。然而,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人們享受著長壽帶來幸福歡樂的同時,隨著老年人生存成本的增加及老年人財富創造能力的減弱,人口老齡化也必然會對經濟和社會運行產生多方面復雜的挑戰。這些挑戰表現主要在:如何籌集足夠的資金以確保老年人的基本經濟保障,如何設計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實現社會財富在代際之間的合理分配;如何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老年生活服務;如何建立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以適應老齡化背景下疾病負擔加劇和疾病模式變革帶來的挑戰;如何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活力以及如何實現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的和諧等。聯合國人口政策部門指出,老齡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它將對社會各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老齡化問題也是今后世界各國制定各種經濟與社會政策時必須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中國老齡化的形勢非常嚴峻,并有著一些獨特特征和挑戰

僅就目前的統計情況看,中國現在還不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受特殊計劃生育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生育意愿迅速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正在進入快速的老齡化過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所面臨的形勢更嚴峻,問題更復雜,困難更多。

一是速度快。2000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33%,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達到7%,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以及中國老齡委等預測,到2025年前后,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進入到老齡社會。換句話說,中國將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達到的老齡社會進程。而且,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將進入一個更為快速的老齡化階段。預計2020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將達12%左右,2050年將達25%左右,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是規模大。從老年人口的總量看,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從1953年的0.25億上升到2010年的1.19億,60年間增加了9400萬。2012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2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9.4%。未來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1億多,2030年將達到2.3億,2050年將超過3億,接近或達到3.6億的峰值。

三是“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或更高水平,而中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美元,2012年也才剛過6000美元,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

四是勞動力結構快速老化。因人口的快速老齡化,新進入的勞動力數量遠小于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從年齡中位數看,1980年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中位數不足30歲,2010年上升至37歲,2025年將突破40歲,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15-59歲勞動力中有一半在40歲以上。從年齡組比重看,2000年15-39歲較為年輕的勞動力人口占15-64歲勞動力的比重為64%,與世界6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遠高于發達國家50%的水平。但到2010年,這一比例降到56%;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降至49%,遠低于5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51%的美國。勞動力結構的快速老化,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經濟增長貢獻潛力下降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人口紅利優勢減弱。

五是不平衡。受地區發展差異、近些年大規模人口流動等各種因素影響,中國的老齡化在地區和城鄉間發展很不平衡。從戶籍人口統計結果看,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征,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快于西部地區,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的寧夏(2012年),時間差距長達33年。在城鄉之間,由于城鎮生育水平低、健康水平高,戶籍人口的老齡化也明顯高于農村。但由于大量年輕人進入到城市,在常住人口中,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老齡化問題則比城市更為突出。如按居住地統計,2010年,鄉村、鎮、城市的老齡化率分別為14.98%、12.01%、11.47%,鄉村地區比城市地區高3.51個百分點。

此外,受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在人口總規模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也伴隨出現了生育率快速下降、家庭結構小型化且養老功能弱化,失獨家庭、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迅速增加等問題。“六普”數據表明,生活在獨居、空巢家庭中的老人高達6200萬,超過老年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全國老齡辦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研結果顯示:2010年末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6.23%?!吨袊淆g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全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目前失獨家庭數量已經達到100萬左右。

上述諸多問題,不少都是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所沒有經歷的,極具中國特色。未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一步復雜,或許在老齡化領域還會出現一些更新、更特殊、更復雜的問題。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準備。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李偉   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