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宏觀大勢 > 正文

福利企業萎縮的政策因素分析

【摘要】就業不僅能使殘疾人擺脫貧困,也是他們平等融入社會的前提。作為吸收殘疾人就業的重要渠道,福利企業在保障殘疾人就業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福利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保護性政策分不開。文章試圖通過分析新政策實施對福利企業產生的影響,以期推動對福利企業政策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福利企業 殘疾人 就業 政策

福利企業是國家為安置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集中就業,以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為手段,具有福利性質的特殊企業。它既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落實關心殘疾人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和維護殘疾人基本權利和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國務院于2007年頒布的《殘疾人就業條例》中明確規定:“政府和社會依法興辦的殘疾人福利企業,應當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這一規定不但明確了福利企業的義務和責任,也充分肯定了福利企業在促進殘疾人集中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福利企業存在的合法性基礎。

自1995年至2011年,全國福利企業的數量逐年減少,殘疾職工的數量也呈下降趨勢。根據民政部官方網站歷年來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1995年福利企業總數和殘疾職工人數分別為6萬個和93.6萬人,到2011年下降到2.15萬個和62.8萬人,這期間福利企業的總數和殘疾職工數都是在逐年萎縮,其發展受到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新政策調整對福利企業發展的影響

福利企業實際享受的稅收優惠大幅削減。稅收政策是支撐福利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保障。經過國家對福利企業的稅收優惠進行調整之后,雖然規定了按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確定減免限額,有利于更多的安置殘疾人就業,貫徹了稅負公平原則,但同時也使得福利企業所享受的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大幅削減。財稅[2007]92號文件①對福利企業的退稅規定:“實際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每年可退還的增值稅或減征的營業稅的具體限額,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根據單位所在區(含縣級市、旗,下同)適用的經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最低工資標準的6倍確定,但最高不得超過每人每年3.5萬元。”并且,根據2008年財稅151號文件②和2008年《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福利企業所享受的這部分退稅和減稅收入,也要按照企業所得征收25%的企業所得稅,使得部分福利企業所享受的優惠額度銳減。例如,以浙江省全省為例,政策調整前全省的殘疾職工人均退稅額為5.73萬元,調整后人均退稅額降為2.45萬元,減幅達到57%。③

這樣的政策調整帶來了兩個弊端:一是原本生產效益較好利潤較高的福利企業本身生產規模較大,技術人員實力充足,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高,由于無法更多地享受稅收優惠帶來的更強的企業競爭力,失去了舉辦福利企業的積極性,很多干脆退出了福利企業的隊伍。二是對于大部分小型福利企業而言,企業的利潤本身不高,稅收帶來的優惠也無法擴大再生產或者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大多數停留在原有的簡單再生產的水平;而那些小微企業本身市場競爭力較差,有些甚至面臨企業減產甚至停產的尷尬。

安置比例的調整加大殘疾職工流動。新政策調整福利企業安置殘疾職工的比例從50%降低為25%總數最低10人,同時將享受優惠政策的幅度跟實際安置的殘疾人數掛鉤,而非以前的與企業產值掛鉤,目的在于讓各種福利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經營狀況安置殘疾職工,形成多安置多享受優惠的原則,但同時這樣的規定也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勢必造成殘疾人流動加大,由于安置比例的基數降低,一些企業由于經營狀況無法享受到更多的稅收優惠時,便會辭退一部分在崗的殘疾職工;二是不利于產業升級,由于新政策按照安置人數而非企業產值給予優惠,這也使原本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較高的福利企業對產業升級的積極性不大,轉而投向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這對福利企業的整體發展是不利的。

勞動運行成本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用工的成本也在大幅上漲。一方面是殘疾職工用工成本增長,以北京市為例,1995年北京市各類企、事業單位適用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40元每月,到政策調整前的2005、2006年的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580元和640元每月,新政策調整后的2007年,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為730元每月,從2003年到2008年,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漲幅達9.5%,截至到2012年,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260元。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對2012年北京市全市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及人工成本的狀況統計來看,全市2012年的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平均人工成本為67587元,人工成本的增加值為44.58%。④

另一方面,安置殘疾職工的實際支出也在持續增加。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本身便于殘疾人的集中管理和平等的就業環境,但隨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福利企業在日常管理、無障礙設施以及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原材料成本、水電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成本也越來越高,在雙重成本增加的情況下,有些產值較小的企業很難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這也是導致福利企業數量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解決福利企業萎縮的制度設計

分階段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上述問題由于新政策的調整,使得企業實際享受的稅收優惠額度大幅度減少,導致原本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失去了舉辦福利企業的積極性。筆者從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一些工作人員了解到,能夠受到退稅額3.5萬元封頂限制的企業是福利企業中生產效益較好的,這部分企業所占的比例大概是福利企業總數的42%,對于這部分本身運行良好的福利企業,國家給予的政策應該更傾向于鼓勵其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由簡單勞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科技、高技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由普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

殘疾人受限于自身的身體缺陷,但大多殘而不廢,可以按照他們自身的特點向高科技產業轉型,例如北京市贏冠義齒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就利用聾人自身的特點從事義齒加工,在國外該行業已經成為聾人從業的重要途徑。福利企業中的小微企業就更加缺乏市場競爭力,很多難以維持生存。他們與那些效益較好的福利企業就有不同的訴求。稅務部門和民政部門在出臺《社會福利企業管理辦法》的細則時,應該在制定和貫徹優惠政策的同時,如果能考慮到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形式有不同的政策訴求,不但能保證較大型福利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也能維護中小型福利企業良性運轉。

疏通產銷渠道。福利企業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其運作和管理模式大都符合計劃經濟時期的發展特征。面對如今市場經濟浪潮,很多福利企業抵擋不住巨大的企業競爭力的沖擊而退出了福利企業的隊伍。福利企業內部流行一個說法:“六個殘疾人也干不過一個正常人”,殘疾人由于自身體力限制,其生產能力通常較正常人就弱,其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通過對國外福利企業的研究可以看出,國外對于福利企業的產品實行專產專營或政府采購優先購買,使得福利企業的生產有的放矢,擺脫了銷售難的后顧之憂。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的一段時間內,對于福利生產的產品銷售渠道方面也有過相關規定,例如1992年《民政部關于加強社會福利生產管理工作的決定》中規定:“民政直屬福利企業較多的地方,可以成立福利企業公司,加強對福利企業的管理,為企業提供經濟和技術信息、技術開發、產品推銷等項服務,幫助企業疏通產供銷渠道。”同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福利企業所能享受到的貸款、合資、物資供應以及技術改革等方面的優惠也漸漸弱化或消失了。為應對這一問題,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措施來緩解這一矛盾,例如青島市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的意見》中規定:“自2012年起,各區(市)每年在本級政府采購中,至少確定一種產品或服務,安排殘疾人福利企業或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由其專產專供;……”目前,各地市民政局和殘聯也都在陸續制定政府采購優先購買和專產專營方面的具體政策措施。

加強監管確保殘疾人實際就業。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福利企業的發展,為的是能夠通過促進殘疾人就業來保護殘疾人的權利。個別企業為了享受福利企業的優惠政策,謊報企業的殘疾職工數騙取國家稅收優惠。由于新政的稅收減免政策與企業殘疾職工數掛鉤,有的企業將殘疾人列為其企業職工名冊中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卻不讓其參加具體勞動,也使殘疾人的自信心受到打擊。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不讓殘疾人參加勞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殘疾職工如果在勞動中受工傷,企業所承擔的賠償金額大大超出其解決一個殘疾人能享受到的稅收優惠額度,而殘疾人由于其自身身體條件的限制,其發生意外的幾率普遍大于正常職工,這也使得很多福利企業不愿意安排殘疾職工參加具體勞動的原因。國家建立和發展福利企業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它的社會價值—解決殘疾人就業和貧困問題。在制定具體操作細則上,應當考慮到這些因素,確保福利企業實現企業目標。

(作者分別為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博導)

【注釋】

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

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

③數據來自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http://www.zjcl.com.cn/。

④數據來自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http://www.bjld.gov.cn/gzcx/。

責編/韓露(實習)

標簽: 福利   因素   政策   分析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