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頗多。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融資困境,造成了小微企業資金緊短缺,發展受阻。針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融資監管等來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找到出路。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 困境
長期以來,我國熱衷于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被邊緣化。改革開放后,我國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在日益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群體之一,對維持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推動技術進步、增加財政稅收、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支持小微、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如何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集中力量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世界難題。從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發展來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小微企業的融資條件也明顯劣于大型企業。在我國,近幾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建設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初步建立了多種融資渠道,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偨Y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現狀,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困境。
小微企業融資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國小微企業主要融資方式是內源融資,外源融資嚴重不足。據中國商務部數據統計,我國65%左右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25%左右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10%左右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來源民間集資,有2/3的中小企業普遍感到發展資金不足。①
盡管我國大量的小微企業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但其貸款總額卻不到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20%。反觀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其對國家經濟增長貢獻率約40%,但是金融機構對其貸款總額達80%。②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認為,給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大、成本高、收益低,都不太情愿給小微企業貸款。有學者通過對浙江省臺州市小微企業信貸研究表明,小微企業在存在貸款需求的前提下銀行信貸抑制平均值達到83.4%,信貸抑制較為嚴重。③
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2011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在外部運行環境總體偏緊的情況下,銀行提出的利率相對上浮,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增加,進一步加大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2011年受宏觀因素影響,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到達8%左右,貼現率提高到4%至5%,小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據《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秋季報告》,2011年1~8月份小微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6.1%,增幅比同期規模以上的工業高出3.7%。受銀行利率提高的影響,民間借貸利率也隨之不斷攀升,一般折合年率為15%以上,有些過橋貸款利率高達30%以上。④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1年發布的《浙江省小企業經營和融資困境調研報告》的結果,浙江的民間借貸利率多為2至3分/月(年息24%至36%),較高的則達4至5分(年息48%至60%)。如此高的利率,壓榨小微企業利潤,最終可能導致小企業無力償還而倒閉。
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不容樂觀。融資環境對企業融資具有決定性影響,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發展規模、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受融資環境的制約性更大。近幾年來,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環境趨于惡化,越來越不利于小微企業融資。首先,國家金融環境惡化不利于小微企業融資。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快速席卷整個國際金融市場,最后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出現明顯下滑,整體陷入衰退時期。受其影響,我國對外出口連續下滑,對出口型小微企業造成了重大影響。其次,國內經濟發展環境不利于小微企業融資。為維持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我國采取了財政緊縮政策,適當減緩經濟發展,這也加大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再次,我國金融市場環境不利于小微企業融資。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金融市場受國家干預頗大,許多金融機構為避免金融風險不愿意對小微企業進行融資。此外,我國小微企業信用環境、法律制度環境等,對小微企業的融資也構成了許多不利影響。
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探析
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很多,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筆者主要從小微企業自身障礙、信息不對稱,以及金融市場不完善等三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小微企業自身障礙。小微企業自身特點導致金融機構不愿意為其融資。小微企業規模小、人員少、資產有限,經營穩定性差,抗風險能力低,易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因此,其壽命普遍不長,自身經營和發展面臨極大不確定性。
小微企業的管理一般比較落后。由于規模小、人員少,小微企業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很難采用現代企業制度。這種管理模式優勢在于能凝聚所有人的力量為企業發展盡心盡力,但是劣勢也非常明顯,如領導權過于集中,越權行事、監控不嚴、信息封閉等。小微企業融資規模小,經濟效益不高,單位融資成本比較大,造成小微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此外,小微企業資產少,甚至沒有獨立的資產可以用作貸款抵押。這些都是金融機構不愿意為小微企業融資的原因。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大原因。由于小微企業一般實行家族式管理模式,大多數內部信息處于封閉狀態,外界很難知曉。小微企業在信貸市場上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投資風險認識不對稱。小微企業認為可行的項目,金融機構等出資者可能認為風險太高;盈利與虧損負擔的不對稱。小微企業可以借用財務杠桿為公司賺取更多的財富,但一旦虧損,則可能需要出資者埋單;經營能力的不對稱。⑤小微企業在決策能力、營銷能力各方面都無法與金融機構相對稱。
由于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對自己生產經營情況比較清楚,具有信息優勢,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則對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發展狀況和發展前景等不甚了解。這樣就造成了即使銀行有錢,小微企業發展看好,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業也無法及時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融資。信息不對稱甚至可能誘發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發生欺詐行為,通過隱瞞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進行融資。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的供給者,為防范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就會惜貸或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造成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減少。
金融市場不完善。經過近幾十年的努力,我國金融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經基本建成了種類齊全、分工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體系。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金融服務體系,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仍然“發展不足”,不能適應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小微企業“短、頻、快”的融資特點對金融市場及其服務要求頗高。沒有反應靈敏、服務到位的金融市場,小微企業的融資就很難得到滿足。
受我國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銀行業金融體系與國有大中型企業有著難分難解的利益關系,一旦國有大中型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政府和銀行都會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資助,且商業銀行承擔的風險較小。因此,相對小微企業而言,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更青睞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小微企業能提供的抵押資產少,經營前景不確定,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更愿意追大放小,不去選擇小微企業進行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