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重大問題研究 > 國際觀察 > 正文

霧鎖英倫與“邁達斯之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生工業革命、走向現代化的國家,但工業化和城市化也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環境污染。今天,回顧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僅帶給人類福祉,也讓人類認識到了重大的失誤、付出慘痛的代價。正如希臘神話中的國王邁達斯,出于貪婪的欲望,請求森林之神西勒諾斯和酒神狄俄尼索斯讓自己具有非凡的魔力,碰到的每件東西都變成黃金。果然,他指點的每一朵橡樹嫩芽、每一塊石頭都立刻變成黃金,就連家中仆人準備的珍饈美味佳肴美酒也都變成了黃金,被他擁抱的女兒變成一尊雕塑。追悔莫及的邁達斯祈求放棄貪財的欲望、擺脫饑餓,酒神指點之下他終于脫離點金之手的困擾。英國的工業化就像“邁達斯之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災難。如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英國作家狄更斯所說: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

自18世紀50年代起,由一系列發明所引發,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1771年“近代工廠之父”阿克萊特創辦的機器紡紗廠標志著英國開始進入工業生產的新階段。瓦特改良的蒸汽機代替了風力、人力等。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迅速增加了個人財富,滿足了人們追求金錢的欲望。19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的紡織工廠以足以讓所有人瞠目的速度發展。歷史學家保爾 芒圖說,工廠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快地生產無限量的商品。往來運貨的船舶像飛蟲一樣地嗡嗡作響、蜂涌云集,將英國的印花布帶向全世界。為了讓印花布印得多些再多些、銷得遠些再遠些,英國人狂熱地建造工廠,狂熱地建造鐵路。

從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間,英國利用自己的煤炭儲備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最有活力和最繁榮的經濟。但也導致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污染。工業革命以前“快樂的英格蘭”已經變得濃煙滾滾,煙霧彌漫,天空和建筑物變得一片黝黑。倫敦上空常年籠罩和飛翔著濃濃的黃色煙霧,更被狄更斯斥之為“倫敦特色”。1872年,英國人羅伯特 史密斯第一次創造了“酸雨”這個詞,來指代工業污染造成的雨水酸化。

19世紀倫敦有著糟糕的城市衛生,沒有一個公共衛生設施。大工業帶來的城市移民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規模迅速膨脹,垃圾遍地、排水不暢,即使是有排水溝,其中流淌的污水也充斥著化學污染物的怪味,甚至會有硫化氫的水蒸汽逸出。英國學者卡特萊特指出,到1830年,英格蘭的大工業城市沒有一個安全的飲用水供應,這些地區的河流都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以致河里魚都沒有了。19世紀前碧波蕩漾、魚蝦成群、以鮭魚產地而舉世聞名的泰晤士河,曾是詩人蒲柏筆下美麗的“銀色的洪流”,由于工業污水不加處理直接排放到河中,原本清澈宜人的“老父親泰晤士”變成了奇臭無比的污水河。

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疾病流行。19世紀30—60年代發生的四次霍亂吞噬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麻醉醫師約翰 斯諾發表《論霍亂的傳染方式》認為霍亂并非通過呼吸道傳染,而是經過食道傳染,病人的糞便中帶有病菌,這種病菌一旦進入飲水源中被他人飲用,病菌就自然傳染給了他人。通過這種方式,霍亂在破爛不堪、衛生條件極差的城市環境中迅速傳播。另外,各種煙氣、熱氣和毒氣也直接帶來了多種呼吸道疾病流行。肺結核、支氣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為常見病和導致死亡的最大原因。據英國官方統計,1852年12月4—9日籠罩在倫敦上空的黑色迷霧使5000多人喪生,此后兩個月內8000多人相繼死亡。

19世紀中后期,嚴峻的污染和疾病流行的現實促使議會開始大規模調查研究,并通過立法手段治理污染。1848年頒布第一部改善工業城鎮環境的《公共衛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廢棄物集中處理,并規定由地方當局負責供應清潔衛生的飲用水。1855年成立首都工務委員會,全面負責英國的房屋和供水排水系統的建設與管理。這個委員會最突出的業績是在著名工程師巴扎爾蓋蒂主持下建成了主管線長 120公里、支線長度1650公里的下水道系統,有效解決了英國的污水排放問題,并且凈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這一巨大的工程直到今天仍在使用。1863年秋動工的泰晤士河河堤,通過建立下水道網絡將工業污水和生活垃圾轉移到下游地區。在立法方面最為系統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的《公共衛生法》,標志著英國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公共衛生體系。1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條例》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國家立法,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水環境防治法規。這一法案所確立的防治河流污染基本原則一直沿用到1951年。1878年通過了《公共衛生條例》,標志著英國基本建立起完整的水資源污染防治的法律體系。在解決嚴重污染環境的煙氣問題上,英國議會也通過了一系列法律抑制煙塵排放物和有害氣體,控制煙氣污染。由于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造成極大的影響,1953年議會通過控制大氣污染的《大氣清潔法》,規定:禁止排放黑煙,包括煙囪、汽車等;防止煤煙,對排放煤煙的設備,要安裝除塵和除硫設備,規定煙囪的高度;劃定無煙區,等等。

英國采取的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工業生產和利潤的最大化原則成為支配著工業的法則和那個時代企業家的指導思想。如英國歷史學家克拉潘所說,新工業帶來新的污水,而城市卻為工業利益集團所支配,這個集團在任何場合下都既不懂得如何處理污水,也沒有這種合法權力。他們為了自己的需要,就在河流上設立很多水閘,而河流中間所設立的水閘就使河水變成了死水,而這些死水塘發出來的臭氣是最容易生成瘟疫的。

因此,在英國的環境治理中想靠工業企業自身減排和治污是不可能的,而起了主導作用的恰恰是立法部門——議會。它憑借立法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同時它能夠直面問題、傾聽民眾呼聲,從而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承擔了相應的社會公共責任,并通過立法行動敦促政府也參與進來,以積極的態度建立管理和監督機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衛生委員會,1844年建立了城鎮衛生協會。還在各地設立了保健醫官,這個職位不僅是管理公共衛生,還承擔包括城市供水排污、治理貧民窟、城市規劃等方面的職責。

綜上所述,英國經過長期不懈的治理才改變了污染的狀況。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環境污染到今天成為生態典范,英國經歷了“邁達斯之手”的悔悟和蛻變,倫敦摘下了“霧都”的帽子,但也留給人們值得深思的經驗和教訓。經過多年的治理,泰晤士河絕跡多年的海馬再次被發現,124種魚類又重新出現。“如今的泰晤士河清澈透明,魚兒又回來了……”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英倫   邁達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