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倫理價值沖突問題。物聯網在為人們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務的同時,也會對傳統倫理價值和人性規范帶來沖擊。物聯網技術使物處于與人平等的信息主體的狀態,人與物之間固有的分野被逐漸打破,對物的倫理地位的思考將成為人類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當人們通過物傳遞的信息和要求來生活和工作時,物是否會取代人而居于支配和控制地位?與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倫理道德的進步通常具有滯后性,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如果缺失有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容易產生道德失范或違法犯罪行為,會對諸如誠信、公平、正義等人類傳統倫理道德提出挑戰,帶來特有的后現代憂慮。物聯網技術也將打破人類原有的時空概念,構建一個由人類社會、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連接的、沒有絕對中心的網絡世界,這種將物理時空壓縮化,使人類社會趨于“去根”、“去中心化”的趨勢,是否會使人類陷入尋找自我方位的迷茫與價值困惑之中?因此,需要對物聯網技術進行倫理價值的自覺反思,緩解技術應用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新問題。
物聯網技術發展中馬克思技術倫理思想的人本實現
堅持以人為本的技術價值觀。以人為本的技術價值觀是指堅持技術服務、造福于人類的原則,尊重人的主體價值和權利,通過技術的發展進步促進社會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增長,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條件。人在物聯網技術面前應當體現主體性,防止物聯網社會信息權利的異化。信息權利的異化是指主體所享有的用于促進自身及其他主體全面發展和完善的信息權利,在網絡社會的知識權力結構主宰下發生轉向,即不但不能促進自身及其他主體的發展與完善,反而造成了主體權利的自我放棄或被自身的信息權利所駕馭。物聯網技術開發和應用過程中,應當明確以人為本的倫理意識,充分尊重人的價值與權利,通過技術的發展應用逐步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技術進步與人的發展的相互作用,使物聯網社會的生產、生活與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術因素大于人的主體因素的倫理困境。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來源于對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來源于對現實世界和思想文化的理性考量和揚棄,體現了徹底的批判精神,堅持徹底的批判精神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⑦面對物聯網技術,我們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既要肯定這一技術及其發展的正向價值,也要看到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帶來各種技術異化現象。一方面,對脫離社會整體而強調技術單方面發展的技術理性思維進行批判。技術理性片面關注技術手段是否達到目的而忽視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和提升。物聯網時代,在尊重和運用技術的同時,也要對技術理性進行馬克思主義批判,克服片面關注物聯網技術的經濟效益所帶來的各種弊端。另一方面,對物聯網技術及其發展潛在的負向價值進行反思。物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應樹立憂患意識,宣傳正確的物聯網倫理道德,倡導公平正義、誠實守信、權利義務、自律他律等觀念,多角度、多方位對物聯網技術與現實世界的影響作用進行關注和評價,在理性批判中發現并尋求解決技術發展負向價值的具體路徑,推動技術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健全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技術不可能獨立于社會之外而存在,技術與勞動生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倫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等社會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為保證技術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需要以公正合理的社會制度為支撐,規范社會秩序、調整社會矛盾,創造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以促進社會公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物聯網時代,要實現物聯網技術應用過程中趨利避害的目標,需要依托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一方面,加強物聯網立法規范建設。物聯網立法需要理性地從宏觀層面與物聯網技術規范相協調,堅持整體性、預見性的原則,對物聯網社會的網絡隱私侵犯、知識產權保護、網絡生態秩序構建等問題進行法律探討,對政府和網絡服務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進行法律規范,逐步構建合理有序的物聯網法律體系。另一方面,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加強對企業和個人行為的監督和調控,規范物聯網技術研發和利用,實現技術倫理規范與行政手段干預的結合,解決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保證物聯網科技推動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共生、共同發展。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會帶來新的技術革命,產生新的社會變革,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各種倫理問題。因此,需要積極以馬克思技術倫理思想為指導,引領物聯網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逐步解決,推動物聯網技術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作者分別為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物聯網產業發展與社會形態變革研究”和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階段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2010JDXM033,2012SJB710019)
【注釋】
①閔春發:“物聯網的意涵、特質與社會價值探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41頁。
②李三虎:“技術倫理的休謨難題解—走近馬克思的技術倫理思想”,《探求》,2005年第1期,第15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8,第127頁。
④易想和:“物聯網發展的綜合影響及風險規避”,《天中學刊》,2012年第1期,第62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頁。
⑥陳曉英:“論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第1期,第173頁。
⑦楊成敏:“論批判精神與馬克思主義魅力的彰顯”,《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科版),2012年第11期,第46頁。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