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政府從戰略上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在具體資金扶持上則尊重市場的意愿。美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是:通過立法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健康基石、奉行“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資金扶持原則、充分鼓勵基金捐贈和財團資助、充分利用國家人才制度優勢、在文化產業上推行金融創新并積極利用外資等。
【關鍵詞】美國文化產業 版權保護 金融創新
美國文化產業的規模與競爭力在全球居于領導地位。這種領導地位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市場規模大。2011年,美國GDP總值為15.08萬億美元,文化傳媒產業總產值為19460.7億美元,占GDP總值比例為12.9%。2012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347億美元,美國電影票房就有108億美元,占到全球票房的近三分之一。二是行業集中度高,行業龍頭企業實力雄厚。美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表現在各個文化領域均有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非常高。以電影業為例,派拉蒙、華納兄弟、索尼哥倫比亞、迪士尼、環球、福克斯六家公司就占據了2011年81.7%的票房份額。三是美國文化全球影響力大。一方面,好萊塢的大制作電影、FOX的電視新聞等美國無形文化品牌借助衛星電視和互聯網跨越了地域時空限制,沖擊著全球消費者;另一方面,美國文化產業通過全球營銷體系將服飾、文具、箱包、生活用品等有形文化產品滲透進全球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將美國價值理念附著在有形的產品載體上。
美國文化產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因為美國政府從戰略高度上非常重視文化產業,另一方面也因為美國政府非常尊重市場資金的意愿,充分利用市場資金的力量發展文化產業。中國文化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研究美國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特點和經驗,對我國政府制定文化產業引導政策、文化企業發展戰略具有借鑒價值。
通過立法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健康基石
美國任何產業發展都非常注重法制環境,文化產業也不例外。美國政府認為,健康的法制環境是任何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護。在文化產業領域,美國政府通過制定了一系列文化產業相關法律,如《版權法》、《專利法》、《優化知識產權法案》、《跨世紀數字版權法》、《電子盜版禁止法》等一系列為了實施有效的內容保護的法規法案,以盡可能詳盡地形成和保護創造者的利益。美國還把版權保護意識延伸到國外,積極推動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TRIPS協議,保護美國版權在全球的競爭能力。
美國文化產業版權保護的趨勢是保護范圍越來越廣,保護程度越來越嚴,修改頻率越來越高。以《版權法》為例,美國根據現實情況不斷優化完善,修改了近50次。美國版權保護期限不斷延長,個人著作權保護期從死后50年延長至70年, 然后又延至75年。公司版權保護期從75年延長到95年。這說明美國政府充分認識到版權保護是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除了法律保護,美國支持民間機構自發保護知識產權。例如,美國的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由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自發構建,其主要職責就是聯合企業自身力量規范文化產業的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工作。國際知識產權聯盟有近2000家會員單位,涉及出版產業、軟件產業、電視電影產業、動畫產業、軟件產業和音樂產業等多個文化相關產業。該組織在美國文化產權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版權保護上具有很強的約束力。
市場意愿主導政府資金的扶持原則
美國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堅持了其一貫的經濟發展邏輯:凡是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政府絕不干預。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政府充分放權。美國尊重民意沒有設立文化部,因為民眾意識形態中認為設置政府管理部門對文化自由發展是一種限制。美國政府的這種定位給了文化產業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激發了文化產業的活力。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即便美國政府重視文化產業,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也盡量避免用行政意志干預市場規律。美國政府雖然成立了國家藝術基金會(NEA)等各種基金會,劃撥了政府資金予以支持。但是,在基金項目投放上,美國政府的原則是市場說了算。一方面,政府資金絕不在任何項目上占過大比例,一般控制在20%之內,其他資金由市場解決,市場無法解決,說明項目自身有問題,不符合市場規律,政府絕不追加投入。另一方面,在項目運作上,政府也絕不因為有了投入就過多干預項目決策。簡單地說,給項目出錢是政府的支持態度,項目干得怎么樣那是市場決定的,政府絕不干預。小政府大市場的邏輯體現得淋漓盡致。政府雖然不直接管理文化,但是政府在組織各方發展文化產業時發揮著引導、服務和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