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壁壘的邏輯定位
入世后,隨著我國產品不斷遭到國外綠色壁壘的攔截,有關綠色壁壘的話題不絕于耳,各種觀點也層出不窮。大多數學者對綠色壁壘持否定態度,認為綠色壁壘是發達國家強加給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新的貿易壁壘,它“是在國際貿易中,某些發達國家借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限制或禁止外國產品進口的貿易障礙。”{1}“是發達國家憑借其貿易大國的地位和先進的技術優勢,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規和苛刻的技術標準,對發展中國家實行的貿易歧視”{2}。只有少數學者認為不能全盤否定綠色壁壘,主張“對于按WTO相關協議設置的綠色壁壘不能無端非議,只能適應和改革。而對于背離協議的綠色壁壘就可以有力的反對并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尋求解決”。{3}由于主流觀點把綠色壁壘定位為發達國家專門針對發展中國家制定的一種貿易歧視措施,強調其“虛偽性”,“不平衡性”,加上實踐中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的確使我國不少行業、企業飽受其苦,這便導致了我國目前提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反對它、對抗它或者是消極地避免它。本文作者認為,這對我國防范綠色壁壘,趨利避害是不利的。盡管綠色壁壘眼下確實給我國帶來了許多不利,我們也應理性地、辯證地看待綠色壁壘,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分析和認定,因為綠色壁壘的情況十分復雜,很難一概而論。
關于綠色壁壘的界定,目前并無共識。作者在查閱大量文獻后認為,綠色壁壘是指進口國為保護生態環境、人類及動植物健康,通過制定一系列技術性標準和法規,對來自國外的產品或服務加以限制或禁止的貿易保護措施。根據綠色壁壘的內涵,綠色壁壘可分為廣義的綠色壁壘和狹義的綠色壁壘。廣義的綠色壁壘包括善意的綠色壁壘和惡意的綠色壁壘(本文除另有注明,以下所言綠色壁壘均指廣義的綠色壁壘);狹義的綠色壁壘專指惡意的綠色壁壘。從進口國制定和實施綠色壁壘的動機來分析,綠色壁壘有善意與惡意之分。所謂善意的綠色壁壘是指以保護生態、保護人身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等社會進步為動機,制定與實施相應的技術標準。惡意的綠色壁壘是指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目的在于利用其擁有的技術優勢阻止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一種貿易壁壘措施。劃分善意還是惡意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主觀標準,另一個是客觀標準。即衡量一個綠色壁壘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至少需要考量兩個要素:其一是其制定的目的性。如果其制定的目的是保護生態、保護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它就具備了善意的主觀要件。反之,假如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以自己的技術優勢排斥他國的產品進入,那么它便具備了惡意的綠色壁壘的主觀要件;其二是客觀性。即其是否符合GATT長期以來確認并被WTO所承傳的非歧視原則。如果一種綠色壁壘的設置體現了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相同或相似產品一律一視同仁,那么,毫無疑問,它是善意的綠色壁壘。否則,它便是惡意的綠色壁壘。按照這一標準,惡意的綠色壁壘主要有兩種:第一,對特定國家的相同產品實施歧視性標準。如果進口國針對特定國家的產品或特定國家的特定產品實施歧視性環保標準,有別于他國另搞一套,未能做到一視同仁,那么這一歧視性環保標準的動意便有很大的主觀惡性,其真正居心很可能在于以嚴格的高標準阻止特定國產品的進入,它的實質仍然是貿易保護主義。這顯然是違背WTO最惠國待遇這一非歧視原則的;第二,對國內與進口產品實施雙重環保標準。如果進口國針對國內與進口產品分別實施兩種高低不同的標準,而沒有用同一個標準無差別地對待國內與進口產品,那么這種雙重標準的實質也是阻止國外產品的進入,這顯然也是違背非歧視的國民待遇原則的。由于有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這面冠冕堂皇的旗幟,發達國家通過推行惡意的綠色壁壘,不但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提高了競爭優勢,還可以獲得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的美譽。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在設置惡意綠色壁壘方面總是樂此不疲{4}。但是惡意綠色壁壘嚴重違背了WTO的基本原則,極大地破壞和扭曲了公平貿易的行為理念,因此,這種壁壘應該受到世界范圍的抵制和討伐。
對于善意的綠色壁壘,作者認為,它不是西方國家憑空想象的空穴來風,它是人類科技與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產生和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它是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的積極響應。眾所周知,全球公共資源的過度開發與利用導致了越境外部環境的極度惡化,但時止今日也沒有一個超國家政府可以承擔這種環境成本。環保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將環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目標和規則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實施善意的綠色壁壘是人類在經過“極度增長”之后得出的經驗與教訓之一。
(二)它是日益發展的綠色化浪潮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態價值觀被廣泛接受,他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和衛生食品安全日益關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嚴格,這迫使發達國家政府通過立法滿足國內居民的綠色需求,保護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為此,發達國家政府便在國內推行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消費,實施綠色管理,通過制定相關法律與政策,約束和限制國外的非綠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傷害本國國民的利益。發達國家的這種做法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
(三)發展中國家也需要綠色壁壘。發展中國家一方面需要通過善意綠色壁壘提升自己的環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來阻擋發達國家將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產業和產品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綠色壁壘不僅有利于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環境保護,也有利于全球環境的改善。那種認為綠色壁壘一概是發達國家的專利,發展中國家只能是受害者的看法是片面的,其實,發展中國家也需要建立自己善意的綠色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