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日前,中組部下發了《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強調不能簡單地把經濟增長速度與干部的德能勤績畫等號。這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通知》是對各級地方領導部轉變發展思路的清醒劑,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的指揮棒。我們的發展不是簡單的經濟的發展,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過程。有什么樣的主觀世界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思路。有的唯GDP增長為最終目的,導致一些領導干部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自豪,以浪費財力、物力。破壞環境為前提,顯示自身的執政能力。建造廣場要最大,建造高樓要最高,引進項目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引進投資高、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項目。造成這些原因既有領導干部自身的因素,也是考核指揮棒的因素。特別是不切實際地對GDP考核的權重不斷加大,追求GDP增長成為一個地方領導干部最終的目標。當然,淡化對GDP的考核,并不是不要經濟的發展。發展經濟依舊是每一個地方領導干部最主要的任務。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有許多問題只能靠發展來解決。淡化對GDP的考核,并不是發展的任務輕了,相反,發展的任務更重,發展的要求更高,因為中央要求的發展是全面科學的發展。貫徹落實《通知》精神,就要求各級地方領導干部在轉變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動真格,在發展目的上更明確。
轉變發展思路。目標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曾幾何時,唯GDP論主宰著地方各級領導干部的思維,一些地方任意曲解“發展是硬道理”,不顧本地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以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犧牲人民群眾利益為代價盲目發展,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惡化,人民群眾怨聲載道,與科學發展格格不入,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轉變發展思路迫在眉睫,否則會被時代所淘汰,會被人民群眾所唾棄。一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的重要論述,在思想上認識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復雜性。二要樹立科學發展觀。曾經,一任領導一張藍圖曾是普遍的現象。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績,一些領導干部對于前任的藍圖不是進行修改完善繼承,而是束之高閣,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繪制發展的藍圖。任何的發展都不可能斷裂的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都會有自身規律,繼承和創新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的態度。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一個領導干部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工作一輩子,因此,每一個領導干部必須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勇氣和底氣,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品德,只有這樣,中國夢才能在一代代人之間傳遞并最終得到實現。三要實事求是確定發展思路。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千差萬別。《通知》糾正了以前一切用GDP論英雄的做法,具體規定了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GDP的考核,對其他區域也不僅僅考核GDP用增長率。等等這一些都充分考慮了各地區的差別及對其他指標的考核,各地領導干部要以《通知》精神為指針,實事求是地確定本地的發展思路,實行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充分發揮本地優勢,促進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轉變發展方式。取消以GDP論英雄的考核,不是說不要發展。目前,解決國內所有問題的關鍵仍是發展,深化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持續健康發展。發展的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如何轉變發展方式,是各地領導干部著力思考的焦點。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轉變發展方式,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粗放型經濟、資源浪費型的發展已完全不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不改變發展方式,將被歷史所淘汰。轉變發展方式,認識是前提。進一步深化認識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轉變發展方式,是黨中央的要求,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是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需要,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需要。轉變發展方式,企業是主體。地方領導干部要不斷引導企業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創新驅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轉變發展方式,政府監管是關鍵。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政府職能有了明確的定位:“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各級政府要正確行使職責,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堅決關停落后和過剩產能;要加大財政對研發技術的投入,鼓勵企業追趕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要加大對環境、土地等資源的保護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打擊破壞環境、掠奪資源的行為;要創造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環境,讓社會財富涌流。
轉變發展目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中國夢,說到底就是人民的夢。經過三十五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始終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自豪感。一部分領導干部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人民群眾唾罵。以GDP為主要指標考核領導干部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期望。為了根本轉變這個不適應的現象,《通知》明確指出“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社會和諧進步、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從考核評價體系上進一步確立了發展就是為了人民福址的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是對各級地方領導干部最大的認可,也是組織對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的認可,兩者得到了充分的融合。金杯銀杯不如人民群眾的口碑,只有真正認識到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我們的發展才會更切實際,發展的道路才會更寬廣,發展的步伐才會更穩健。
淡化GDP的考核,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發展思路是前提,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轉變發展目的是目標。地方各級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要以學習貫徹《通知》為契機,凝聚發展力量,共創發展新優勢,再創發展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