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思想首現于《黃帝內經》,這一思想是中醫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哲學基礎,是由“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后防復”等思想構成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這種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思想體系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與治國之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現今中國正值壯年,事業如東方旭日蒸蒸日上,發展潛力不可限量。但童年的苦難和坎坷的經歷,在他的體內留下不少健康隱患,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潛在的定時炸彈;與此同時諸多外部勢力也如病菌一般找準一切機會制造疾病與混亂,千方百計阻撓中國的成長壯大。面對內憂外患,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猶如神醫圣手,懸壺濟世,用“治未病”的思想,用高明的手段構筑起一道道“防火墻”,攘外患,清內憂,使中國保持持續、健康、和諧發展。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未病之前頤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以防止疾病的發生。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這一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這一總布局正是中國發展的防病之策,是我黨面對外憂內患構筑的第一道復合型“防火墻”。以“思想建設”之墻攔截錯誤思潮、歪理邪說,維護全黨思想統一;以“組織建設”之墻優中選優,使黨的人才隊伍源源不絕;以“作風建設、制度建設”之墻阻歪風、樹正氣,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理念深入黨心民心;以“反腐倡廉建設”之墻防蛀去腐,使黨的事業永葆生機和活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五位一體”之墻正是未病先防思想的最好體現,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弘揚正氣,強身健體,歪風邪氣就無空可鉆,致病隱患當會連根拔除,不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