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改革開放就是發揮市場的力量(2)

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年10月20日)。主題是經濟體制改革,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主要任務是:堅決地、系統地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這次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市場地位和作用,即以計劃經濟為主,以市場調節為輔,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那時候還不叫市場經濟,叫商品經濟,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標志著全黨全國人民沖破了“左”的思想束縛,在觀念上認同了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十三屆三中全會(1988年9月26日—30日)。這次會議確定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為深化改革掃清障礙。這個時候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總的來說,還是國家主導,由國家來調節市場,然后把這種調節傳導到市場,由市場來引導企業。這次全會出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這對國有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國有企業是黨委一元化領導,黨委書記是“一把手”,這次會議以后,全面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這個轉變體現了更加重視市場的作用。

十四屆三中全會(1993年11月11日—14日)。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制定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主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提法有兩點不同:一是沒有“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這個前提;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變成了“決定性作用”。

十五屆三中全會(1998年10月12日—14日)。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任務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這個時候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就是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推動向市場化方向發展,市場的作用在不斷地擴大。

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年10月11日—14日)。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任務是: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這個時候市場的作用進一步擴大。

十七屆三中全會(2008年10月9日—12日)。這次會議再次關注“三農”問題,主要任務是: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次會議要求,在“三農”工作中,更加重視市場的作用。什么是現代農業?就是朝市場方向走的農業。什么是農村制度建設?就是朝市場方向走的農村制度。所以這次全會提出在農村發揮市場的作用,進一步強調了市場化的改革取向。

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11月9日—12日)。這次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次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在理論上的一個新的重大突破,必將進一步加快我國改革開放進程。

回顧35年的改革歷程可以看到,整個改革開放進程是用一條主線串起來的,就是不斷擴大市場的作用,市場化的步子越來越大,從而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是3600億元,到2012年增長到了52萬億元,是1978年的144倍,居世界第二位。實踐證明,市場的作用每擴大一步,經濟發展水平就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所以,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一路高歌、一路輝煌的歷史。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各項改革全面引向深入。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改革開放   力量   就是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