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是黨的文件第一次將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并列提出,是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
從實踐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并不斷得到完善,所有制結構逐步調整,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自身也得到極大發展,在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比重不斷變化,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2012年我國GDP總量已達73011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總量的1/2左右,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只有6100美元,而美國是4.8萬,日本是4.5萬。中國預計2015年的GDP總量超過8萬億美元,人均GDP將進入3800—11000美元之間,城市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但經濟發展將受到環境及資源的制約,國際競爭面臨新形勢。我國商品出口額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自主品牌不到10%。因此,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挑戰,借助國內經濟發展的好趨勢,我國要突破環境及資源的制約,提高人均GDP,需要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深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