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傳播是云計算環境下人們傳遞和分享信息的一種機制,其內涵可從三個層面進行界定。首先,云計算能推動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交織融合形成“互聯云”,云傳播本質是信息在“互聯云”上的流動過程;其次,用戶只需根據自身的需求獲取服務,而無須關心該服務由誰提供,并且在使用完之后就可以再次釋放資源;最后,人們之間傳遞和共享的內容范圍從原有的“信息資源內容”擴展為包括硬件基礎設施、軟件資源在內的廣義信息資源。在云傳播模式下,每個人都可擁有一臺由計算機網絡級聯而成的無邊無際的計算機。
云傳播具備革命性特征
云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模式,擁有網絡傳播的基本特征,并具有移動性、位置性、泛在性、實時性和大數據性等革命性特征。
移動性和同步性。移動互聯網通過移動性管理,可獲得相關用戶的精確位置信息和移動性信息,能實現“終端移動性、個人移動性、會話移動性、業務移動性和網絡移動性”的移動傳播機制。云傳播模式下,用戶的全部或主要的計算任務在“云端”完成,將打破用戶對“固定終端”的依賴,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和上網本等簡易終端,可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播活動,能有效提高信息傳播活動的移動性和便捷性;云計算模式下,用戶可把全部或部分私人信息存放在“云端”,這樣通過“移動終端”可隨時隨地訪問和傳遞。用戶可用不同終端維護同一份數據,能確保用戶數據的“同步”,能避免多終端多版本帶來的“數據沖突”和“數據不一致”。
泛在性和實時性。云計算環境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網絡之間互聯互通、相互融合,能形成一種人與人、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直接溝通的泛在網絡。人類在泛在網絡中的傳播行為在渠道、主體、內容和關系等方面都具有泛在性,能實現“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任意服務、任意網絡、任意對象”的傳播機制。也即,云傳播是一種無處不在的信息傳播模式,用戶只要攜帶輕便的移動終端,可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及時上傳隨地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與他人實時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如用戶可運用智能手機隨走隨拍,通過“樂云”等工具,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直播途中的所見所聞。這樣,網絡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的邊界進一步模糊,人們借助各類云傳播媒介,可以隨時獲取各自的位置信息,可以輕易地由“線上”活動進入“線下”活動,能讓“線上”和“線下”的各種社會交往和交易行為實現無縫連接。
“全信息”化特征。依據信息論,認識論層面的信息是指事物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外在信息、內在含義和效用價值的“全信息”,同時涉及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語法信息是僅僅涉及形式因素的信息,語義信息是涉及含義因素的信息,語用信息是涉及效用因素的信息。語義網是能夠根據語義進行判斷的網絡,能理解人類語言的含義,可使人與電腦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像人與人之間交流一樣輕松,能實現語義搜索,將逐步替代當前的萬維網。云計算能為語義網提供先進的計算平臺,能為語義網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能使信息傳播的內容層面從語法信息擴展至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能實現“全信息”內容傳播。
大數據特征。所謂大數據是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尺度,已有的一般軟件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云傳播模式可以釋放人類生產和傳播數據的巨大潛能。一是云傳播模式下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生產和傳播各類信息,信息生產和傳播的空間屬性和時間屬性極大地擴展;二是人們可以借助多種簡易設備就可以生產和傳播大量信息,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工具屬性極大地擴展;三是人們的思想觀點、日常消費、社會交往、心理情緒,甚至戀愛情感等各種社會行為和心理活動將能實現數字化記錄和存儲,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深度極大地擴展。
云傳播模式將改變大眾媒介的業務形態
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作為人類信息傳播的四種基本模式和類型,在云傳播系統中相互交織,渾然一體。
云傳播模式下的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方式主要有三方面的變化趨勢。首先,“個人私有云”將成為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基礎平臺。“個人私有云”是個人用戶在云服務商提供的“公共云計算中心”上申請的云存儲空間。在云傳播模式下,用戶通過創建“個人私有云”,可實現普遍適用的文檔訪問、實時的群組協作,通過基于Web的桌面和數據庫,在線編輯和共享照片。用戶只需將自己“個人私有云”中某文檔的訪問權限授權給自己的“朋友圈”,就可以實現同一文檔的群體共享。其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將成為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主流應用。人與人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溝通通常與地理位置緊密相關。云傳播模式下,“切客”等位置服務模式將成為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新平臺。目前,美國的四方網和中國的切客網、切客團等,已逐步受到用戶的青睞。最后,移動即時通信將逐步成為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常用工具。“微信”、“有你”等移動即時通信平臺已成為移動互聯網中用戶社會交往的主流平臺,人們已實現在云中隨時隨地的互動交流。
在傳統互聯網環境下,信息資源的傳播和共享主要通過錯綜復雜的信息資源交換方式實現。云計算將改變組織信息化建設的模式,大幅降低政府和企業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的重復投資。大型企業組織可獨立建設自己的“私有云計算中心”,中小企業可通過租用大型“公共云計算中心”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等平臺。“基礎設施即服務”是指基于服務器和存儲等硬件資源的可高度擴展和按需變化的IT能力,能把IT基礎設施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平臺即服務”是指將部署在云基礎設施上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用戶;“軟件即服務”就是用戶可以使用服務供應商運行在云基礎設施上的各種應用程序。如據風云在線網介紹,基于“軟件即服務”平臺,企業用戶獲取信息化服務采取租用方式,免除信息技術的投入成本,可以永遠在線獲取最快速便捷的信息化應用。同時,風云網絡通過硬件設施投入、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和運維保障機制來為用戶提供電信級的運維保障,確保信息數據安全。
云傳播模式下,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和移動網絡媒體相互融合,能形成新型的大眾傳播系統。首先,專業化媒介組織利用云中的媒介內容生產系統,能實現隨時隨地的直播報道,能提高專業化媒介組織新聞內容生產的效率。媒介從業人員可隨時隨地登錄云中的各類內容生產系統,實時發布新聞報道或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其次,受眾能隨時隨地接受多媒體新聞信息。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寬帶(Wi-Fi)終端、藍牙等技術,能突破地域的限制,能實現隨地互相接收信息,能有效提高大眾傳播的廣度和便捷性。最后,云中的大眾傳播更具個性化和互動性。受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個性化需求,應用筆記本、手機等個性化的設備,定制各類新聞信息,能實現一種定時、定向的個性化傳播。
當然,云傳播模式也會對大眾媒介的業務形態本身產生深刻影響。一般來說,讀者最關注、最關心、最需要的新聞基本都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云傳播環境下,“位置新聞”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新聞業態,將成為傳統紙質媒體實現全媒體轉型的重要戰略。所謂“位置新聞”是基于位置的新聞聚合服務。位置新聞圍繞地理位置對新聞內容進行組織和編排,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定制的新聞。位置新聞是新聞業態未來的主流方式和發展趨勢。第一,位置新聞按照位置標簽重新組織和編排報業的全部內容,將全部新聞內容存儲在“云端”,也即用“地理位置”(地名、地點)作為劃分新聞報道類別的基本方法,打破過去用“主題”(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等)作為劃分新聞報道類別和版面設置的方法。第二,位置新聞根據用戶手機的地理位置或用戶生活的地理位置把用戶需要的個性化信息內容推送到“移動終端”,也即根據每位用戶生活地點的不同,系統為每一個讀者生成一份“個性化的報紙”,也相當于根據每位讀者的不同需要辦一份“定制的報紙”。第三,位置新聞可按照推送的新聞內容條數進行收費:只向用戶推送與其生活和地理位置緊密相關的新聞。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云計算環境下移動互聯網傳播模式、輿論模型與管理機制研究”(10YJC86001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