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中美如何突破負面思維的束縛(2)

源于實用主義的矛盾思維。“利益至上”是講究實用主義的美國決策精英所信奉的圭臬,并始終以此為主要依據來處理外交事務。中美兩國能在上世紀70年代因為共同的安全威脅而跨越意識形態的鴻溝走在一起,便是一個絕佳的例證。與此同時,在美國政治生活中,以杰斐遜、杰克遜和威爾遜的外交思想和實踐為代表的對價值觀的追求則作為“一支看不見的手”,對“利益至上”原則予以了某種形式的制衡,從而以“交響樂”的形式影響著美國外交決策。這其中既有實用主義的功利,又有意識形態的堅持,正是這兩種思想決定了美國外交思維的兩面性。具體而言,在安全領域,既要通過防范中國來保持亞太地區均勢,又希望中國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經濟領域,既不斷地在匯率、貿易等問題上敲打中國,又希望借力中國維系自己的繁榮;在政治領域,既否定和質疑中國的發展模式,又希望中國成為自己全方位的“利益攸關方”。

中國的“心結”

與美國的思維和行為相對應,中國方面同樣存在著以下幾種不利于中美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心結”。

源于民族主義的國家中心主義思維。如今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性早已具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意涵,在包括氣候變化、防擴散等廣泛范圍內加強合作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相反,否認全球化,只關注自身問題不僅與時代相悖,也與自身發展邏輯相悖。這種國家中心主義思維突出地表現為“自掃門前雪”的孤立心態,例如國內仍然有部分民眾基于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理由,對參與國際合作和承擔國際義務持消極甚至反對態度。這種心態不僅與我國世界大國的地位不相符,也不利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須知,任何實力都不會自然地轉變為權力,只有通過切實履行與之對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才能真正鞏固和提升中國的大國地位。

源于歷史經驗的悲情思維。自1840年以來,中國遭受了太多屈辱與磨難,而且每每在獲得重大發展機遇時遭遇外來勢力的破壞。如清朝末年的變革因甲午戰爭而遭受重創,民國期間經濟的蒸蒸日上受阻于日本的侵華。如此的歷史經驗使得部分國人具有一種受害者的悲情意識,往往因在歷史問題上的耿耿于懷而使得國際關系發展止步不前;或是在國際問題上對他國行為反應過度,如一談到中美關系就動輒以“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心理看待美國的一舉一動。

源于自信心上升的冒進思維。經過30余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于是“韜光養晦”在部分國人眼中已不再是一個必須遵守的信條,而成為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這種思維集中表現為盲目沖動的愛國情緒。在面對國家利益受到侵害時,每個國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了國家利益而奔走,但在現有國際格局下,如何有理、有利、有節地進行斗爭和周旋是一門藝術,盲目的愛國行動往往使國家外交空間壓縮、甚至授人以柄,導致事與愿違。

如何放下“包袱”打開“心結”

解鈴還須系鈴人,思維層面的阻礙因素只有通過思維層面的調整才能加以克服。通過主動調適彼此的認知,調整各自的宣傳方式,拓展合作領域和交流機制等措施,將有助于建構一種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的健康思維。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中美   束縛   思維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