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下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2)

國際產業轉移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我國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目前的區域比較優勢仍主要體現在傳統產業上,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外部先進產業的移入,為傳統產業比較優勢的升級創造了機會,使移入區產業結構中擁有先進技術的部門在數量上和比例上增加,區域產業結構體現出高級化的趨勢,有助于移入區新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的形成,從而推動產業比較優勢的轉移升級為資本和技術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并使我國向其他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進而促進本國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我國在基于產業價值鏈的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同時,隨著先進產業的移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技術轉移、技術擴散和技術創造三種方式提升我國的技術創新,使原有產業發生“升級轉型”運動,促使整個產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產業轉移的負面效應。首先,使我國產業移入區企業在技術上長期受制于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向移入區轉移的技術往往是已經成熟的技術,而不是其擁有的最先進、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此外,一些跨國公司具有把產業移入區視為其生產或銷售地的傾向,在加強移入區產業研發能力方面缺乏積極性,控制“所有權優勢”,阻礙子公司企業技術學習過程的進一步深化和溢出,不利于移入區企業吸收、改進技術或者進行自主創新,與產業移出國在技術上保持級差。其次,在市場結構調整方面不利于發展本國民族工業。由于跨國公司偏好進入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產業,并且產業移入區的企業往往落后于跨國公司,目前國際投資的主要投資方式——跨國并購有可能導致產業移入國企業大面積退出市場競爭,并進而出現跨國公司壟斷市場取代以往的行政壟斷、地區壟斷的局面,這不利于我國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容易與發達國家在產業上出現級差。最后,伴隨國際產業轉移,一些跨國公司為了母國利益,把一些破壞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移入國,導致移入國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惡化,不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對策

順應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營造良好的產業轉移環境。在相對落后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政策環境、社會經濟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利于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另外,加快地區經濟市場化進程,堅持對外開放方針,引進先進產業的同時保證移入產業與地區原有產業的平等地位,維護合法、公平競爭。

繼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引進產業的層次有所選擇。高度關注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承接適宜我國發展的產業移入,使其發揮最大正面效應,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型。

把握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提升我國地區產業競爭力。隨著國際產業轉移日益高度化,產業轉移和承接難度也在加大。產業轉移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其實質是產業創新,因此應不斷提高我國的技術消化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創造”比較優勢,更好地利用國際產業轉移,順利完成產業的移入和升級。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產業結構   趨勢   升級   我國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