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對于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于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于充分激發一切積極因素推動社會財富創造,對于進一步調整理順社會利益關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三個允許”新的政策框架,即允許更多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企業員工持股,很有現實針對性,將有效地解決圍繞國有經濟做大做強及民營經濟發展空間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
把國有經濟發展與民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
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把國有經濟在一些戰略性產業的做大做強與民營經濟的積極進入,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有助于避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各行其道,無法形成積極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合力的局面;有助于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優勢互補、需要互補。
國有經濟所分布的主要是我國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先導性產業、國民經濟命脈產業、涉及人民生產生活保障的產業等。這些產業大多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來加速擴張成長的產業。但是目前的狀況往往是依靠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的自我積累來支撐這種擴張需求,或者依靠一定的財政支持或政策性融資來支撐。從實際情況來看,僅僅這些途徑遠遠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財政進一步向公共職能轉變,以及強調國有經濟收益要有適當比例上繳由于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的政策要求下,國有經濟所控制的產業要實現快速擴張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資金緊張局面。另外,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社會資金是非常充足的,民間的投資熱情和投資能力也是十分高漲的,他們熱切地尋求著有良好成長空間和盈利機會的投資領域。進一步放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政策,無疑為急需注入投資擴張的國有經濟所在的產業和急需良好投資空間和機會的民間資本提供了雙向利好的政策通道,急需發展壯大的戰略性產業和大量過剩的民間資本將會通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而獲得雙贏的機會。
以往社會上普遍認為存在著產業準入的“玻璃門”現象,國有經濟控制的行業一般不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國有經濟放掉的行業才是民營經濟的天地。由此,一方面嚴重限制了國有經濟有效調動社會資源壯大重點產業的能量,限制了國有經濟領導力、影響力、控制力的增強和發揮。另一方面也使得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和發展空間大受限制,也引發了社會有關非國民待遇的爭論。按照《決定》的政策精神,就可以有效地打破所謂的“玻璃門”現象。按照這一精神,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就不再是一種各自劃分勢力范圍的“圈地運動”,不再是彼此排斥的關系,而是成為互為發展空間、發展機會的合作關系,將有助于形成優勢互補、需求互補的良好態勢。
有助于市場真正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機制的基本規定性就是機會均等、規則公正、資源盡可能自由流動、企業自由組合。積極發展相互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將使得各個所有制經濟充分借助市場機制的平臺和渠道,在相互競爭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展。民間資本可以更為自由地進入傳統的國有經濟控制的領域,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機會均等、規則公正的原則。而按照《決定》的精神,要以資本化為重點推進下一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的改革。國有資本將更多地具有戰略投資者的職能。形成和發揮這一職能,將有助于推動公有制經濟更好地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更好地推動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做大做強。而隨著國有經濟資本化的加強,其發展同樣需要機會均等和規則公正,同樣需要更為廣闊的進入領域。因此,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僅是為民營資本打開了通道,同樣也是為國有資本打開了通道,使得雙方各自掌握的資本和資源可以更為充分地做到自由流動、自由組合。
同時,這也有助于整個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統一性的形成,改變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各自為政、市場割裂的局面,有助于市場機制更為充分地發揮調節作用。
有助于抑制社會資金的投機傾向,推動實體經濟調整和發展
通過敞開國有經濟傳統的控制領域,可以使得充足的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形成各種炒作式的投機浪潮,形成泡沫經濟。根據以往的國際經驗,在經濟結構面臨重大的戰略性調整的時候,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產業“空心化”或“空洞化”的危險。美國和日本都有過這方面的教訓。一方面,前一階段的快速經濟增長使得社會積累了比較充足的資金,另一方面,傳統的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往往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間大幅萎縮,而新興的實體產業則前景不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往往熱衷于短線的金融投機操作,從而形成各種炒作式的投機浪潮。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都是前車之鑒。因此,我國經濟結構無論怎么調整、經濟無論怎樣轉型,都應強調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推進這一新的政策框架,也有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有助于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
通過發展混合經濟,可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放國民經濟急需加強的產業和領域。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于其結構優化、競爭實力提升、大力推動創新和創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要素綜合效率、改進發展質量和效益等等。尤其是在我國,整個實體經濟都面臨著全方位的現代化改造的艱巨任務。這些都急需大量的資金投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有助于更為充分地打開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這樣,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的集中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
一個重要的理論表述:“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決定》指出,允許員工持股,以“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這是《決定》中的一個具有創新性的理論表述。它對于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資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勞資矛盾,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出現的主要的社會新矛盾之一,勞資關系,也是牽涉面廣、影響力大、復雜程度高的一種主要社會利益關系。在以往的認識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按照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資矛盾、勞資關系來看待這一問題,比較突出地強調了其對立性、對抗性的一面。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關系可以擺脫、或者說我們可以掙脫以往利益對立乃至對抗的傳統框架,積極探索構建勞資伙伴關系,力爭形成勞資利益共同體的制度框架和利益關系格局。《決定》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矛盾的性質。
在實踐中,勞資矛盾是新時期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新社會矛盾,正處于多發、高發時期。如何處理和解決好這一矛盾,事關改革開放的大局,也事關如何充分調動投資者和勞動者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決定》為有效保護和協調投資者和勞動者的利益關系,使之避免產生對抗性而是要形成和諧性,指出了理論探索和政策設計的方向和路徑。
(執筆人:謝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