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東南亞宗教對我國對外發展戰略的影響(3)

  以地緣主體為基礎,積極建設交流平臺,根據宗教力的多樣性,開拓多渠道的分層外交

從外交層面的多樣化來看,宗教與外交的關系不是單向度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維的。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中,各種不同的宗教同時出現于一個外交場域之內,并在不同的層面發生作用,所有的宗教力形成一種合力,共同支撐起宗教與外交的立體關系平臺;隨著國際交往的進一步深入,公共外交平臺日益成為傳統外交的補充手段。

有國外學者以2006年至2008年采集的一項跨國民意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中國在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6個東南亞國家的形象問題。問卷調查發現,東南亞陸地國家(如越南和泰國)的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比海洋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的民眾更正面。中國在東南亞的形象總體而言,好于美國在東南亞的形象,但不及日本。海外華人對中國的看法比其他族群更正面。而在學校接受英語教育、平時也使用英文的人群,對中國的印象相對較差。東南亞的穆斯林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也相對較差。中國需要針對這些人群提高傳遞自己形象的能力。這項調研數據顯示的結果令人深思。

就我國與東南亞地區的地緣、親緣關系而言,我國應該是東南亞地區最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國家,但顯然我們的國際形象未能達到預期。對此,在反省之余,我們應該以我國豐富的資源為基礎,搭建各種層面的交流平臺。其中,宗教可以成為公共外交的交流平臺之一。宗教具有龐大的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

復旦大學徐以驊教授曾經說,“宗教目前基本上是中國外交中的‘負資產’,這不僅制約了我國積極正面的國際形象的塑造,也是我國實行‘全面走出去’戰略、開展全方位外交進程中的短板”,那么如何克服這一文化短板給中國國際形象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的“短板”在哪里?如何補救?筆者認為,應打造宗教力的國際影響,以此開展我國各種公共外交。宗教既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因信仰而出現的行為與社會活動,同時它又是一種載體,承載著一個族群或一個文明的價值、道德和生活理念。因而在開展公共外交時,要意識到宗教是能夠打動大多數民眾心靈的一種力,廣大的宗教信徒都可以成為公共外交的主體和對象,在接受中國敘事的同時,也在講述著中國故事、創造著中國故事。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東南亞   發展戰略   宗教   對外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