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深化,美歐發達經濟體復蘇遭遇挫折,中印增長勢頭減弱,亞洲整體經濟增長率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東南亞經濟體呈現多速發展態勢,由于對外依存度普遍較高,整體增速下降,其中,新加坡、越南、印尼等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拉低東南亞整體經濟發展表現。但可喜的是,地區通脹壓力普遍減輕,金融狀況良好,外資流入量有所回升。在這樣的條件下,各國政府力促經濟轉型深化,重點推進面向更加可持續、更具包容性增長的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改革。
產業發展呈“兩極化”跡象,即農業和服務業發展較好,工業增長較慢。主要農業國農業普遍豐收,特別是2011年遭受洪災的老、泰、柬、越等國,糧食生產完全恢復,泰國甚至出現大米庫存壓力困擾。多國加大對旅游業等服務業的開發。如柬埔寨440公里的海濱地區入圍“世界最美海灘俱樂部”,柬政府成立“海灘地區開發管理委員會”、出臺《海灘地區開發規劃》等,將力推海濱旅游業。而菲律賓素以輸出服務業勞動力賺取僑匯為重要經濟支柱之一,近年受發達經濟體經濟疲弱和務工集中地中東地區動蕩局勢影響,僑匯收入有所波動,菲力推旅游業發展,希借此穩定經濟增長。但金融業下行壓力較明顯,其中新加坡下滑最嚴重,第三季度甚至出現負增長;而柬埔寨2012年新建首家證交所,開市后半年內股指即回到最初水平。與一、三產業形成對比的是,東南亞國家工業的普遍下滑。
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增強。特別是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積極推進開放合作,同時加強監管力度,經濟高速增長。緬甸頒布新的《外國投資法》,放寬對外企限制,強調優先錄用緬公民及提高技術培訓等要求;同時,緬政府加強對金融體系、土地市場和環保措施的完善和監管,計劃于近期取消外匯兌換券。老撾于2012年10月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正式登上全球貿易舞臺,并借主辦亞歐領導人會議之機加強對外聯系,與多國簽訂合作協議。柬埔寨除與韓國合建首家證交所,還與來自印尼、香港、泰國的4家保險公司合建首家人壽保險公司。同時,柬政府停止批準“經濟特許地”、停發新的銀行執照和電信營運執照等,配合系列措施加強對相關產業的管理,促使經濟積極發展。菲律賓經濟外部性顯著,近年來因治安和投資政策環境改善而吸引了更多外資,也促進了菲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