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核心期刊 > 論點摘錄 > 正文

互聯網是推動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核心提示: 金融是一種需要經常實驗并改進,以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技術。必須鼓勵金融創新,增進金融的民主化,讓更多人享受其便利,同時也要關注對人們有影響的風險

互聯網是推動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力量,要考慮是否將大眾融資真正變成融資的來源

金融是一種需要經常實驗,并進行改進,以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技術。必須鼓勵金融創新,增進金融的民主化,讓更多人享受其便利,同時也要關注對人們有影響的風險。

互聯網是推動金融民主化的力量:它可以消除地域差距、幫助人們學習,可以協助制定更精確的合同,一些眾籌網站鼓勵人們進行大眾融資,而不是通過大銀行或者風投公司獲得貸款。人們都想簡化金融,但信息技術其實可以讓金融實現更復雜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大數據來精細計算合同價值等等。

信息技術和金融應該互相融通,從而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像大眾融資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現在要考慮是否將它真正變成融資的來源。這其中有互聯網的貢獻,可以看到全球各地成百上千萬的人們參與到這個機制中來,很多評論提供了各種信息。但我們也需要監管部門參與進來,以確保大眾融資的機制不會被濫用。

金融民主化改善生活,要通過創新打破壟斷

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最重大的事件就是通過創新打破相應的壟斷。

一個例子是1811年紐約通過的《證券法》。在此之前,市場上沒有準確的有限責任制的定義,如果公司出現虧損,股東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即使只持有失敗企業的少量股份,也可能損失自己的房產、積蓄,這使得人們害怕進行股票投資。直到1811年的紐約《證券法》破除了股東承擔無限責任的規定,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股票市場才成形。這個制度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它的負面影響。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只能觀察到人生中的微小變化,所以對激進的金融創新所具備的巨大潛能沒有深入的認識。這種無知使得人們很可能低估重大變革發生的可能性,從而變得極為悲觀。

另一個例子是19世紀的“儲蓄銀行運動”。在此運動之前,普通人無法在銀行開自己的儲蓄賬戶。投資公司和各種共同基金也是歷史上的金融創新,人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金融民主化的創新改善自己的生活。

始于澳大利亞的學生貸款也是這樣的創新,把實際的學生貸款償還和未來的學生就業收入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風險管理的金融機制。

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金融創新

任何新技術都有可能增加風險。19世紀中期由于機器的出現,魯貝工人因為失業而搗毀機器。現在我們認為他們搗毀機器是錯的,因為機器讓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不均衡現象并沒有加劇。互聯網也可能造成人員失業,加劇不均。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也可以在政府不介入的情況下降低不均程度。

應該鼓勵金融創新,利用互聯網讓那些降低風險的金融交易成為可能。金融和保險正是管理風險的行業,如果能夠更好地控制風險,就能夠降低不均衡的分化程度。火是一種風險,人的房子著火,就會擴大不均,但是保險業的出現解決了這種問題。

人們要做的就是解決更多類似的問題,將人們從過度的恐懼和保守之中解放出來,擁抱不會傷害自己的風險,從而實現自我的滿足。這包括提供保險、風險分散以及準備更完善的合同等。

就好像蒸汽機發明之時,瓦特因為“過于危險”反對利用高壓蒸汽,但現代的渦輪機和汽輪機采用了更高壓的蒸汽,危險性卻反而更小。

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例子之一,我們正在修復金融系統,現在需要完善規章制度、優化程序,使用金融工具可以為人們所理解。

印刷機是16世紀發明,但其價值一個世紀以后才顯現出來。所以,現在的金融創新的價值也不會馬上為人所知。

比特幣可能有泡沫,但我們需要更好的支付系統

比特幣是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現在處在風口浪尖。比特幣的價格取決于其故事的優劣和被人欣賞的程度。2013年它從10美元漲到1000美元,這是經典的泡沫。

支付技術是一個有希望的新領域:人們都希望商品的價錢更準確、合同更為清晰、支付更方便。這也只是許多創新之中的一步而已。

比特幣看似可以獨立于政府運作,但這也讓其變成了投機者的天堂,造成了市場的混亂。從歷史的角度看,比特幣是一種好貨幣。目前我們還在用公元前發明的硬幣,或許應該有新東西來取代之。比特幣可能是一種泡沫,但是我們的確需要更好的支付系統。

讓富人捐贈財富也是金融創新

我們往往忽視了這樣的金融創新:我們應該鼓勵富人把他們的財富捐給社會,回報給社會。實際上這整個的想法就是一種發明。

歷史上,收稅系統對富人的征稅稅率很高。后來的創新之處在于,當對富人征較高的稅率時,進行慈善減稅。

有報告提到中國80%的捐贈來自公司,20%來自個人,美國正好相反。所以,中國的慈善體系主要是針對公司的,需要進行改變,希望能夠建立鼓勵高財富凈值的人進行捐贈的體系。

美國剛剛出現的一個創新模式是“公益公司”。這是一種新的企業形式,介于非營利和營利機構之間。公益公司可以在章程中明確寫明環保或者其他社會公益目的,作為公司的本質,這樣管理層會有更多社會責任感。

人并不完全理性,市場也會瘋狂。展望未來,金融是現代文明的核心,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金融,而且應該有人不以賺錢為目的來投身于這個行業。如果設計得當,能夠很好地管理風險,給予人們恰當、正確的激勵,現代金融體制可以避免不平等和不均衡的現象,有助于實現一個良好的社會。■

作者為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本文為作者參加《北大商業評論》主辦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期間,接受騰訊《微講堂》的節目訪談。

[責任編輯:武潔]
標簽: 力量   互聯網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