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處于市場經濟微觀主體地位的企業而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企業文化提升為先導先行,是實現企業持續發展重要而必須的路徑選擇。新興際華持續打造創新文化、學習文化、攻堅文化和融合文化等以求實創新超越為導向的功能文化,以此引領和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這為我們探究企業文化與企業改革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借鑒。
【關鍵詞】創新文化 學習文化 攻堅文化 融合文化 企業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構建企業文化,助推企業改革
從人類數千年文明發展歷史看,無論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重大進展還是國家民族偉大振興,都首先源于思想解放、文化繁榮,可以說以思想解放為內核的文化變革是人類進步的先導;從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來看,思想解放、文化創新也是改革的動因。對處于市場經濟微觀主體地位的企業而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企業文化提升為先導先行,也是重要而必須的路徑選擇。
《中國企業大百科全書》將企業文化定義為:企業文化是在企業內部長期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的思想、作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一種獨具企業自身特色的信念和行為準則。企業文化對企業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文化引領企業思想,這是企業改革創新的思想基礎;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有著強烈的凝聚作用,使其產生認同與歸屬感,緩解企業改革產生的摩擦與矛盾;企業文化有利于良好企業形象的塑造,為企業改革獲得較好的社會氛圍。新興際華“改革深化,文化先行”的成功探索就是一個佐證。
新興際華作為本世紀初由總后原生產部及軍需企業重組整合而成的多元化企業集團,自2001年末從軍隊移交中央管理以來,集團營業收入年均遞增41.18%;利稅年均遞增18.96%;凈資產年均遞增21.13%,經濟增加值年均遞增29.42%,人均年收入平均遞增17.34%。單從經濟規模而言,相當于12年再造24個新興際華,站穩了世界500強。其成功背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十多年的市場洗禮中,提升企業和員工思維方式(價值理念體系)、行為模式(道德行為體系)及其外在表現形式(形象識別體系),培育“在學習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在融合中壯大”的核心理念和“自強不息、自我超越”的精神理念,持續打造創新文化、學習文化、攻堅文化和融合文化等以求實創新超越為導向的功能文化,引領和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打造創新文化“催化劑”,塑造企業改革哲學
良好的創新文化是激發與維持企業創新的精神動力。創新文化是指建立一種有利于創新的文化環境,無論是技術創新、知識創新,還是制度創新、組織創新,都需要有相應的機制體系和文化環境。①企業創新文化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有創新價值觀、創新準則、創新制度、創新模范、創新網絡及其創新環境等等。②創新要求企業具備前瞻性眼光,能夠超越其他企業的生產創造活動,開創一種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多價值的產品或者服務。
企業的這種創新活動,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益處,也給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商業模式的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產品創新等一系列創新活動甚至可以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而為企業打開新的利潤空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相伴而生,企業只有在創新文化的引領下將創新制度化、常效化,建立起明晰、有效的創新機制才能保證企業的創新能力得以持續。
作為老軍企,新興際華的成員企業主要依靠軍品生存,可謂是傳統產業之傳統環節,更為要命的是傳統腦筋、傳統思維,難以經受從軍隊脫鉤后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風浪的沖擊。③基于自身實際、遵循發展規律,新興際華從創建創新文化入手大力提升企業文化,使其成為企業系統思維方式、團隊行為模式和具體外在形式,影響、帶動和營造了“人人創新、事事創新”的氛圍。
集團上下樹立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思維變革哲學,培育了“今天主業未必是明天主業,明天主業勢必是今天延伸”的轉型升級觀,實施“進三(第三產業)強二(第二產業)創一流(基礎)”戰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強基。以先進可行且極具挑戰性的發展戰略為引領,調整產業、產品、產權等3大結構,推進產品、技術、市場、品牌、金融、組織架構、商業模式等7大創新,改革研發、采購、營銷、干部等4大體系。整合培育成冶金鑄造、輕工紡織、裝備制造等主要業務板塊,整個新興際華正向著立足產業布局的國有資產投資公司轉變。
一是在冶金鑄造行業“做強”產業鏈。由球墨鑄管生產制造業向服務制造業延伸,實現在城市管網、礦區管網從產品、裝備到建設、管理的“交鑰匙工程”,并初步拓展到國外,搶占市場制高點。
二是在輕工紡織行業“做高”產業端。與歐美著名品牌合作,兩地互動控制設計和渠道兩端,由服裝加工鞋帽生產等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移,逐步培育出“JH1912”等高端品牌。在大中城市建設集名牌購物、休閑娛樂、綜合服務等于一體的新興商業模式,前向拉動制造業、后向拓展服務業,搶占服務制高點、品牌制高點。
三是在裝備制造行業“做好”產業群。由先進制造業向全系統集成轉型,組建國內首家應急救援產業聯盟,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區域化布局,打造出中國最大應急救援生產研發產業集群,成功助力抗擊北京“7·21”特大暴雨等災害,搶占技術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