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文化安全在當今中國的重大意義(3)

中國文化安全的結構困境

作為新興大國,中國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與世界史上其他大國的崛起模式完全不同。這一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幾代領導人為了克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矛盾而逐步形成的。這些矛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有限的“硬實力”和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的國家利益的矛盾。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具備“全球作戰”的軍事力量,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這樣的軍事力量。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快速的經濟發展已經使中國的國家利益遍及全球并不斷發展。

第二,作為新興大國,中國的迅速發展必然會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發生利益碰撞。但是,為了完成自身的現代化,中國必須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礎上,避免同美國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

第三,蘇聯解體后,所有危及政治穩定和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都基本屬于中國內部事務(臺灣、三股勢力、人權、貧富分化、深化改革、政治參與、民主發展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問題,都會被中國境外的政治活動和操弄所引爆。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前提下,如何既處理好國內問題,又防止境外的各種“導火索”和“雷管”引爆國內的各種矛盾,是中國必須長期面對的艱巨挑戰。

正是為了克服這三個基本矛盾,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采取了同以前新興大國的崛起模式完全不同發展道路。

世界歷史上的新興大國——英國、德國、日本、美國以至前蘇聯——的崛起,其必要條件之一,是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作戰——“全球作戰”——的軍事力量。因此,它們的崛起過程,是以武力為基礎的向外擴張的過程,也是挑戰當時世界秩序的過程。中國歷來反對軍事擴張,主張和平共處。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中國并不挑戰現有的、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建立并領導的國際秩序,而是積極參與其中,與世界接軌,維護和平,確保發展。

事實證明,通過融入,而不是挑戰現行世界體系而獲得和平發展的道路是成功的。但是,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在文化安全上的結構困境:一方面,中國在話語權、價值觀、意識形態以至政治體制的合法性等重大問題上,都必須在別人構建的世界體系中受到評判。由于國家體制在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體系中“政治不正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每每落入“有理講不通”的局面,甚至被妖魔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國融入了別人的體系,因而在客觀上為西方文化理念、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大門。其結果,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始終面臨著來自于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的巨大挑戰:國內的社會輿論、人文思想、學術研究以至政府的文宣政策,都很容易被西方的輿論和價值觀“牽著鼻子走”,十分被動 。中國的文化安全面臨的結構困境,使中國總體國家安全必須長期面對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強勁“逆風”,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旗折政息的危機。

文化復興是中國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歷盡滄桑,卻是唯一以完整的國家實體延續下來的古代文明。其根本原因,就是基于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之上的中華民族有著強烈的民族認同,這是中國國家總體安全的固有優勢;鞏固和加強這一優勢,是建立國家文化安全的基礎。

但是,由于中國文化安全所面臨的歷史和結構的雙重困境,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民族認同的文化底蘊日漸薄弱。仍然基于農耕文明之上的中國文化,難以有效應對現代化進程中民族認同所面對的種群宗教糾紛、文化道德失范等種種挑戰。這是今天社會中價值觀混亂、信仰糾結、文化自卑與自傲并存、以至社會行為中犬儒與民粹兩極發展的根結所在。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文化發展的長期滯后,國民的民族認同和政治認同(即公民認同)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今天的中國,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走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道路建立起來的;是通過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和持續30余年的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為世界性大國的。在這一快速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為適應其由革命黨轉換為執政黨的需要,在其指導思想中不斷加入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等新元素。盡管如此,在指導思想和執政實踐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理論建設空間。這一空間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難以重疊的根本原因。

顯然,很難再依賴從外部文明中引進先進思想和理論來填補這一空間。當今西方民主體制中的重重弊端、愈演愈烈的種族宗教沖突以及思想文化界的迷惘與失落,都清楚顯示了其“歷史的終結”的自信與豪情已不復存在;而新興“民主”國家中普遍存在的亂象,更進一步表明了“盎格魯-撒克遜民主體制”并非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由此可見,隨著中國的物質文明與先進的西方物質文明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西方文化的先進性以及基于其文化之上的思想理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的感召力也急劇下降。如果再不努力從自身豐厚的文化積淀中汲取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精神養料,非但難以解決問題,反而會進一步拉大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執政實踐之間的距離,從而加劇民族認同和政治認同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惡化中國文化安全。

發展和鞏固中國文化安全的唯一有效途徑,是促進在現代化基礎上的中國文化復興,完成中國文化現代化的蛻變。文化從來就是動態的,是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充實變化的。中國社會畢竟已經從農耕文明發展到現代化工業文明,表達其文明的文化也必須與時俱進。只有通過文化現代化,中國文化安全才能突破其歷史困境和結構困境,才能發展建立起在思想文化上一脈相承的現代話語體系,從而用自己的話語講解自己的故事,詮釋自己的價值和理念,為自己的國家體制提供原生的思想理論根基。只有完成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中國模式”才有自己的價值支撐;中國夢才有原生的文化底蘊;民族復興才有穩固的、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文明基礎,從而獲得民族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高度一致。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馬靜]
標簽: 中國   文化安全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