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評論 > 正文

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制度邏輯與策略(2)

第三,它是充分發揮政策金融制度作用的基礎。政策性金融是政府支持“三農”的手段之一,通過為農戶提供非商業性質的信貸支持來貫徹政府對農業的金融政策。由此,政策金融本質是一種農業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農村合作金融就可以在農戶與政策性金融機構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一方面能夠有效組織農戶,一方面可以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決策提供參考,并且可以自身來接受國家財政及政策金融對農戶的資金扶持。因此,農村合作金融體系能夠作為政府農業宏觀調控政策的紐帶,能夠為政策性金融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服務。

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的策略選擇

突破對農村信用社的路徑依賴。發展農村合作金融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信用社改革問題,畢竟現在的農村信用社是唯一被稱為農村合作金融的機構。近些年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在資產、負債、經營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改革路徑與合作金融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合作金融要求的改革路徑是農戶自主選擇,由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信用社發展方向;而現在的農村信用社改革路徑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政府推進型,沒有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偏離了合作金融的軌道,使農村信用社徒有合作之名,其“商業化”及“官辦化”色彩極其濃厚,原有的合作特征已基本消失。從新一輪改革目標的設計看,信用社似乎存在著農村商業銀行、合作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等多條路徑,但實際上走的是一條“商業化”和“官辦化、政策化”相結合的混合型發展路徑。無論信用社被改制成何種形式,其“商業化”方向和“官辦化”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其差異只不過是“商業化”和“官辦化”程度不同罷了。改制后的信用社,從“商業化”屬性來看,其服務對象主要是非農產業,因為農業的比較收益差決定了它無法成為商業金融的服務對象;從其“官辦化”屬性看,基于政策需要,它將會形成一些服務于農業的金融職能,但這種金融職能實際上只不過是一些非規范化的政策金融。④總之,真正的合作金融并沒有得到發展。因此,發展合作金融,不能沿著信用社的路子走下去,必須要進行路徑創新。突破傳統信用社的發展路徑,充分發揮農戶的自主性與合作性,走自下而上的誘變性制度變遷路徑。

堅持農村金融合作與其他專業合作互動的原則。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必須要以各種形式的農業專業化合作為基礎。實際上,中國農村合作金融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很好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專業化合作經濟一直發展滯后。農村金融合作包括農戶消費性合作金融和生產經營性合作金融兩類。農戶的消費性合作金融始終只是消費性金融的一種低級形式,從其內容上看,農村居民的消費金融在發展路徑上與城市居民是相同的;而農戶生產經營性的合作金融是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的核心,是合作金融的高級形式。生產經營性的合作金融必須以農戶的農業專業化合作經濟為基礎—不是簡單的合作經濟,而是以農業專業化為基礎的合作經濟,包括農戶在生產、技術、供銷、資源及知識等方面形成的合作經濟。因此,推動農戶金融合作發展的關鍵在于推動農業專業化與以此為基礎的合作經濟的發展,使農業專業化合作經濟與農戶金融合作形成互動。可以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范下,將農戶的專業化生產經營合作與金融合作結合起來,形成兩者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

強化政策支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經驗表明,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其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對于農業、農村經濟存在多種弱勢性的中國來說則更是如此,尤其要強化以政策金融、財政稅收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支持。農村合作金融從本質上來說是弱勢群體之間的一種互助共濟的行為,對政策與資金的依賴要高于一般的商業金融,因此,政府的政策金融與財政稅收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政策金融代表的是政府在金融市場上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在法律及市場允許的范圍內,加大對農村合作金融的政策引導及融資力度,保證農村合作金融的資金鏈;財政稅收政策體現的是政府對合作金融在市場競爭上的一種扶持手段,發揮財政稅收的杠桿作用,減少合作金融的稅收數額。因此,政策金融、財政稅收政策支持的重點是在農村合作金融創辦初期或其他特殊情況下的資金支持與市場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合作金融的運營成本,加強合作金融的內部凝集力,以便農村合作金融得以健康發展。

完善農村合作金融的制度環境。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市場及政策環境,完善合作金融所需的制度環境是必要的。首先,加快制定促進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法律法規,明確農村金融合作組織在法律上的地位,法律上應該界定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產權歸屬及經營宗旨。政府的作用僅限于監管、引導及扶持,不能直接干預農村合作金融的經營活動。同時,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應該對農村合作金融的合作原則、合作內容、資金來源、治理制度等給予承認,這是確保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完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市場準入、監管及自律制度。農村合作金融是金融行業的一種,必要的市場準入及監管自律制度不可缺少。各地政府應該積極引導和推進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市場準入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并建立鄉鎮、村、小組及社員四級的自我監督的自律管理體制,并將這種自律體制與國家金融監管制度相結合,為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風險控制,保障農村合作金融體系健康發展。

(作者分別為廣西師范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鄭景元:“公私合作:我國農村信用社存續的有效路徑—域外立法經驗及其借鑒”,《法商研究》,2014年第1期,第138頁。

②馬曉楠:“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的異化與回歸”,《農業經濟》,2014年第4期,第39頁。

③汪小亞:“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中國金融》,2014年第5期,第23頁。

④熊光華:“打造風險管控‘四道防線’”,《人民論壇》,2014年第10期,第77頁。

責編/豐家衛(實習)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邏輯   策略   農村   制度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