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要加強作風建設。列寧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許多觀點和主張。首先,列寧認為必須保持執政黨的民主作風,以此防止執政黨在長期執政之后形成“獨斷”而非“民主”的作風,“獨斷”作風和民眾的期待與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關于黨如何保持和弘揚民主作風的問題,列寧認為必須實行集體領導體制,并且從黨的中央到地方均須設置專門的執行集體領導的組織機構,在集體領導體制上進行設計。強調通過依靠集體的經驗和智慧解決問題,保證黨的領導的正確性。針對黨長期執政之后可能獨斷專行等這樣那樣的問題的實際,列寧主張實行黨內監督制約,在列寧的主張下,俄共(布)自1920年開始設置了黨內的監察機關,賦予監察機關較大權限和較大的獨立性,不斷提升其威信。在強化作風建設方面,列寧提出了十分鮮明的主張:“黨內的一切事務是由全體黨員直接或者通過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無例外的條件下來處理的。”③對執政黨如何密切聯系群眾的問題,列寧提出,要將執政黨密切同群眾的聯系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主要內容,保持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堅定不移地反對官僚主義。除此之外,列寧還主張普遍實行選舉制,主張實行黨務公開制度等,這些主張構成了列寧黨建思想的主要內容。
列寧黨建思想對我國執政黨建設的啟示
中國共產黨自新中國成立后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在執政過程中面臨諸多的問題和困難。以黨建促經濟社會建設方面,我黨經歷了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逐步發展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列寧黨建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涵蓋了執政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的方方面面,認真學習探究列寧執政黨建設的實現主張,對當前推進我黨的執政能力、提升執政黨建設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一是始終堅持黨內民主促進執政黨組織建設。我黨在實現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角色轉化過程中,面臨比以前更多的決策問題。通過多年的努力,我黨的組織能力、執政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提高,黨在國家經濟社會事務中擁有廣泛的決策權力、組織和執行權力,對國家重大方針的決策能夠產生重大影響;黨的政策對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實施亦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如按照“黨管干部”的原則對黨政領導干部實施管理,掌握輿論宣傳的方向等等,這都說明我黨作為執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列寧黨建思想告訴我們,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之后,通過長期的執政可能放松警惕,可能形成獨斷專行的作風,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可能形成“一言堂”,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建議。
列寧黨建思想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內民主,通過發揮黨內民主集中黨員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執政過程中面臨的各項困難和挑戰。同時,要將黨內民主作為更好地實現和鞏固人民民主的前提保障,要求以科學化的決策機制保障黨內民主,促使決策上的失誤和偏差能夠得到及時糾正。
二是始終堅持聯系群眾促進執政黨作風建設。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是列寧黨建思想的重要內容。在新時期借鑒列寧黨建思想為我國執政黨建設服務,應該發揚我黨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與此同時切實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學風建設、工作作風建設、領導作風建設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貫徹群眾路線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緊密聯系,是否能夠貫徹群眾路線是黨的作風好壞的標準。保持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工作作風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注重向人民群眾學習。密切聯系群眾、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我黨的“三大作風”。
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時期,我黨始終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并且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下才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我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在執政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路線,在全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支持下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有效推進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新業績。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繼續堅持黨緊密聯系群眾的傳統,將人民群眾作為我黨各項事業建設的勝利之本、力量源泉,才能更好地克服新的歷史征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和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順利實現。
三是始終堅持監督制約促進執政黨廉政建設。列寧始終強調和主張必須堅持黨內監督制約,以更好地防止黨的權力被濫用,包括被各級黨組織濫用和被黨的少數負責人濫用,在列寧的主張下俄共(布)成立了監察委員會,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執政黨黨內監督的首個專門機構,列寧關于這個機構開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以及其他如何強化內部監督制約的論述,對開展黨內監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當前,我黨已有60多年的執政經驗,在長期的執政過程中,我黨極少數領導干部產生了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等不良風氣,甚至極少數黨的領導干部走上了貪污腐敗的違法犯罪道路,受到了法律的懲罰。黨的高層已經充分認識到我黨在長期的執政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少數腐敗分子,黨員總數在急劇增長的同時,極少數不符合黨員要求的人員混入到了黨的隊伍當中。為此,十八大以來我黨切實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同時在部分地區積極探索不合格黨員退出機制,黨員隊伍素質不斷提升。我們借鑒列寧黨建經驗推進執政黨建設,就必須切實健全完善黨內監督機制體系,同時將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有機結合,進一步健全完善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注釋】
①[俄]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著作選集》(第2卷),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
②《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23頁。
③《列寧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9頁。
責編/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