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來華外國人挑戰中國領土主權和政治統一的風險。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民族成員遷入后開始挑戰中國領土主權和政治統一,并挑唆某些中國國民背棄對中國的政治認同,言行極為放肆。在延邊等地區,這種動向就表現得相當明顯,對中國領土主權和政治統一的隱患正在快速孳生。二戰之后,朝鮮半島南北雙方極端民族主義思潮泛濫,其官方史書肆意歪曲、捏造歷史,大肆宣揚對東北的領土野心,用歪曲的歷史觀灌輸下一代,韓國尤甚,某些韓國政客甚至公然一再正式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2004年9月3日,金元雄等朝野59名議員向韓國國會提交了《間島協約》無效決議案,聲稱我國延邊地區(他們稱之為“間島”)是日本非法割讓給中國的韓國領土,而且這種“割讓”無效。2011年8月16日,一批韓國“社會賢達”在首爾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所謂“間島臨時政府”,并公布了“臨時政府”徽章。從徽章可看出,他們企圖占有的所謂“間島”囊括了中國東北地區整個東半部直至遼西走廊,外加烏蘇里江以東。
在韓國,鼓吹所謂“收復間島”的組織相當活躍,參與者不乏國會議員和巨商大賈,韓國前總統李明博也曾參與。在長春亞冬會領獎臺上高舉“白頭山是我國領土”紙牌的韓國女運動員就是在這種思想灌輸下成長起來的。2011年11月10日,三星公司在上海舉行手機新機型發布會,三星電子移動通信部總裁親臨主持,會上巨幅中國地圖竟然將東北東半部用界線劃出,中印邊界也按照印度主張劃出。如果不是韓方企業管理層久經這種思潮熏陶而習以為常,無論如何不會發生此等事件。
由于韓國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暫時高于中國,韓國已成為中國大陸第六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以“韓流”為代表的韓國文化產品對華輸出業績斐然,延邊和東北某些朝鮮族居民的政治認同已經或正在發生轉向,出現了一些將對韓國交流置于對中國效忠義務之上的傾向。以至于韓國聯合通訊社2008年11月7日報道有些韓國人開始在中國朝鮮族居住區承包農地現象時,竟然聲稱這是韓國資本、技術與朝鮮族地區農地相結合以避免朝鮮族地區“農地流失”的方法,言外之意,視朝鮮族聚居區的中國國土為臆想中的韓國—朝鮮族共同體私產,別人不得染指。我們切不可忘記,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之后,猶太人社團正是通過持續在巴勒斯坦收購土地而獲取了立足點,最終在巴勒斯坦站穩腳跟的。延邊自治州地方政府某些民族干部、某些部門存在濃重的狹隘地方民族心態,延邊某些朝鮮族居民政治認同動搖,韓資企業、韓國旅游者、韓國基督教傳教士刻意籠絡滲透,這三種因素已經形成相互增進的惡性循環。假如我們繼續掉以輕心,未來未嘗沒有可能爆發嚴重事態。
在我國收容并給予優厚待遇的羅興亞難民中,相當一部分人也積極支持、參與了針對中國的分裂主義、恐怖主義活動,以至于羅興亞人阿布·扎爾·布爾米已經成為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IMU)的穆夫提,以一貫激烈反華、主張對華人和華資企業發動圣戰而聞名。
從人口構成角度看香港外傭居港權之爭的潛在長久風險。同時,對于香港外傭居港權之爭,除了關注此事對當地各派政治勢力力量消長、經濟財政負擔等問題外,我們也不可忽視它可能帶來的其他方面問題。因為香港有外籍傭工約30萬人,其中12.5萬人在港居住超過7年。特區政府評估,一旦外傭爭取到居港權,以每個家庭4人計算,這些外傭將帶來12.5萬名配偶和25萬名兒童,最終香港的人口將增加50萬人。這樣一座城市,陡然增加50萬并不認同這個國家的居民,其影響如何,我們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