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中國和日本的鄉村治理比較(5)

中國村落民主自治的要點

要解決以上問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改革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方法,整治外部環境,用法律來規定國家與村落的關系。但另一方面,關鍵是要開發村落自治資源,加強村內自律,形成公共秩序,改造和整頓現有的社會結合關系。依據“場”與“類”的理論,采取“聚類為場”,創造村落自治的集體資源。因為現代政治學已經證明,作為權力的基礎“集體資源優于個人資源,而且這種資源由比較穩定的集團和組織擁有時也更加持久”。以前陸學藝等的農村調查已經表明,農村民主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支持權力的集體資源,即“群眾自發組織的社會經濟團體尚未充分發展”。問題的關鍵是要重視村落的自治能力建設。因此,要將公共事務進一步落實到具體村民身上,使村民真正地將自身利益與村中的公共活動聯系起來。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就是建立農會。目前的村民委員會兼有自治組織、政權機關和經濟團體的三重性質,農民并不完全認為其是他們自己的自治組織。據此,或可借鑒日本農協的經驗使農會成為農民自己的經濟合作組織,并擁有一定的議政權,特別是在維護農民利益上,要從由農民個人或臨時性、不穩定的群體來進行,改為由正式的、穩定的組織性行為。現在許多突發性群體事件往往是在議論、溝通不暢情況下,由一些非組織的個人帶頭造成的。這種行為往往缺乏理性,致使事態惡化。

第二,建立鄰里小組。目前在村民委員會下的村民小組來源于原來的生產隊,規模依然較大,農民之間平時溝通很少。由村民小組產生的村民代表會議,其代表性不強,也不能充分發揮村民個人的參與意識。根據中國農村鄰里關系密切的特點,可以建立10戶左右的鄰里小組,由小組代表組成村民代表大會。建立這種規模的鄰里小組,在這個親密接觸圈中討論村政,就可以充分調動起村民的權利和責任意識。

第三,鑒于中國傳統村落缺乏自治資源,即使實行村民自治,依然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國家基層政權不能推卸責任,放手不管。現在村民普遍反映,上面來的干部很少能見到,有些人懷念人民公社時期的下鄉干部。為此,可進一步暢通農民了解國家政策的渠道。還有其他方面,比如建立各種耕種、養殖、科技、文化和娛樂協會,鼓勵成立專業合作社,承認其在自治體中的位置等。這是超越了宗族和地緣關系的功能性組織,有利于體現各方面的利益,可以保證村落權力的公正使用。

另外,對于中國村落中已經具有的傳統社會結合,例如宗族、宗教組織,也不能一概而論,應在一定范圍內加以引導利用。宗族血緣關系是一種先天決定的社會關系,其結合原理與開放、公平的現代社會結合原理是相矛盾的。鑒于村落中的宗族結合依然頑強存在,可以利用那些開明的宗族老人教育族人遵紀守法、移風易俗。解放前共產黨在農村根據地時,多利用一些德高望重、深明大義的老人開展工作,效果很好。對于農村宗教,特別是那些扎根于農民心中的傳統民俗宗教必須有所重視。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民俗宗教提倡改惡從善、與人為好、自我犧牲的精神,教育人們潔身自律,提高精神境界等,這些都是長期以來村落共同生活經驗的結晶,它有利于改善村落人際關系,維護共同價值規范,穩定社會秩序。當然,對于邪教必須堅決打擊,現階段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依然嚴重不足,應該使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作者為日本長崎縣立大學國際信息學院教授,山西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山西特聘專家”)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日本   中國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