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中國農業轉型之路探討(3)

發展道路:賦予農民充分的自主權,走一條適合國情民意的現代農業之路

縱觀中國30多年的農村改革歷程,幾乎所有經驗都是源于基層的創造,這些創造只是需要去發現、認可、總結、升華和推廣,然后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中國農業必須結合中國實際,發掘傳統農業精華,借鑒現代農業經驗,真正把經營方式的選擇權交給農民,充分激活農民的熱情和創造力,用“歷史的耐心”走好自己腳下已經生成的道路。

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提出的概念,是指包括農村的第一、二、三產業和上、中、下游產業鏈之間相互聯動而形成的完整產業體系。當前,我國農村現代農業產業鏈條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和為農業服務的服務業占比過低,當務之急是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為農業服務的服務業,加快構建連通農村第一、二、三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人誤把現代農業等同于土地規模化經營,這是十分片面的。第一,土地規模經營還只是在農村第一產業上做文章,只屬于現代農業體系中的一部分。第二,從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的農業發展道路看,在小規模經營的基礎上也完全能夠建立起發達的現代農業。第三,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不能片面追求經營規模,而是應以追求土地產出率為首選目標。現代農業需要規模化,但就中國而言,在規模化問題大有文章可做的是產業布局的規模化以及組織、服務、產業鏈條和適合工廠化生產的種養業等方面的規模化。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構建農業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鏈條,建設立體、高效、集約的工廠化設施農業,應是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實現規模化的關鍵著力點。

農民是中國農業的主導力量。主體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為什么高效率會產生低效益,根本在于傳統農業各要素沒有注入現代元素,而諸要素中首先是勞動力的現代意識缺乏。農民有了現代意識,就有了現代需求;有了現代需求,就會拉動市場提供現代供給;有了現代供給,農民就有了現代能力;有了現代能力,就會產生現代效益,從而實現現代目標。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職業化農民隊伍,當前應切實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培養和積累優秀農業人才。二是培育和壯大農民組織。放開手腳解決農民組織數量太少、體量太小的問題,努力構建農民組織與市場、社會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制衡的多元治理結構。三是引導農民找準自身的職業定位。充分發揮政策的調控功能,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引導農民根據自身素質和實際需求理性流動,幫助他們在職業分化中作出當農民還是當工人的理性選擇,盡量不做候鳥式、兩棲型的邊緣人。

沒有誰比農民更了解自己,沒有誰比農民更懂得自己的選擇,也沒有誰比農民對自己更負責。土地該自種、該出租、該入股,還是該合作,只有農民自己最清楚、最明白。絕不應該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地方從建設現代農業的良好愿景出發,精心設計出一套強力推進土地流轉的制度,實際卻上造成損害農民利益的后果。當下,交給農民選擇權遠比誘導農民走什么路更為重要。

(作者為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導)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之路   中國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