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宏觀大勢 > 正文

環境風險治理主體、原因及對策(2)

其次,企業要積極落實環境風險管理制度,落實環境風險治理的主體責任。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和建檔監控等制度,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個從業人員的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企業要制定預警監測機制,對企業的環境風險進行監控和預警。企業應當積極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控制環境風險隱患,防止環境事故發生。同時,企業還要加強員工的安全培訓與教育,提高他們防范環境風險的安全意識和規范安全生產的操作技能。

最后,要實施激勵性優惠政策導向,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綠色生產。公共經濟學中政府對于環境進行管制的思路中除了對污染企業進行征稅增加其成本以外,還有一種思路就是對環保企業采取補貼和鼓勵的思路。因此,政府對于主動進行環境風險治理并取得較好效果的企業要樹立典型,廣泛宣傳;同時應當給予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綠色生產的企業政策和資金扶植,以進行鼓勵和引導。

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環境風險的監督與治理。一方面,要提高公眾的環境風險意識。通過教育和宣傳,在全社會樹立生態觀念和生態責任意識。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愛護環境、防范環境風險的社會風氣和文化。例如日本在公眾參與方面,用環境文化理念去促進國民自覺地提高環保意識與道德素質并約束自己可以增加環境風險的各種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強環境風險治理中的事前公眾參與途徑和水平。薛瀾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環境風險治理中事前的公眾參與比事后的公眾參與更能有效提升社會整體環境治理效果。⑤首先,要在立法中明確公眾參與治理的途徑和程序。其次,建立有效的環境風險的溝通機制。促進政府和公眾通過溝通建立信任并且形成良性的互動,以合作、互信的方式在合理的框架下共同探討解決環境風險的問題。最后,要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只有政府和企業保證了公眾對于環境風險的知情權,才能使公眾進行合理的監督。

(作者為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應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生態文明視角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問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CGL134)

【注釋】

①《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②王楓云:“美國城市政府的環境風險評估原則、內容與流程”,《城市觀察》,2013年第3期。

③④黃慶橋:“以科學的態度認識風險”,《文匯報》,2005年11月11日。

⑤薛瀾,董秀海:“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年第20期。

責編 / 張蕾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對策   主體   風險   原因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