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綱要》首次規定了17個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它們是:農村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農業科技推廣、職業教育、農村勞動力培訓、促進就業、社會保障、減少貧困、計劃生育、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以及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地質勘查、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管理和國家安全等。同時又首次規定了公共財政預算重點支持的區域,它們是: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三峽庫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等。44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政府職能轉變秉承了兩個方面主線。一是明確政府職能定位。政府要轉變職能,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轉向宏觀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特別是要善于底線思維,注重宏觀思考,深入研究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舉措和問題;要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切實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二是提高政府執行能力。這包括要建設有效精干政府,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執行能力、財政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推進以公共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考核制度,為社會提供公平、可及、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具體地說,在此次全會《決定》中,政府職能轉變著重加強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第一,宏觀調控,實現宏觀經濟穩定。宏觀調控是彌補市場在保障國家層面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措施,宏觀經濟穩定是典型的公共產品,是為各類經濟活動主體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決定》明確提出了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當說,中國從一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明確提出:“為了減少和克服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必須十分重視宏觀調控。”45從總結歷史經驗的角度來看,中國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有過成功的案例,如在1997年成功地首次實現了宏觀經濟“軟著陸”,1998年實施擴大內需方針成功地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11月及時推出擴大內需的一攬子刺激方案,成功應對了從2008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應對了市場失靈,保持了宏觀經濟穩定,在所有G20國家中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最好。46
如何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決定》明確提出:一是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二是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由兩者構成宏觀調控體系,前者通常是針對5年時間的宏觀調控,后者是針對當年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和任務,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貿易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提高相機抉擇水平,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目前國家發展規劃主要就是兩類規劃:一類是總體規劃。例如國家“五年規劃”,它的主要任務是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五年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如國家“十二五”規劃確立五年發展目標以及“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布局,政府就要圍繞這個布局提出核心目標和中間目標,預期性目標和約束性目標。“十二五”規劃中經濟指標已經降至12.5%,而非經濟指標已經超過80%。今后在我們考慮和設計“十三五”規劃時,應進一步減少預期性指標,增加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是給市場提供重要的引導方向和信息,而約束性指標是約束各級政府。與此相配合的是每年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年度發展預期指標、宏觀調控主要任務、政策取向。需要說明的是,針對經濟周期,“宏觀調控只是在經濟運行出現異常波動時才實施的政策,是熨平經濟周期峰谷的政策,所以沒有必要屢屢實施。既然實施市場經濟就應該相信市場,市場也具有經濟穩定器的功能,小幅的經濟波動,政府不調控,市場就會自行調節”。47
第二類是各種專項規劃。專項規劃就是要確立本領域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包括環保規劃、能源規劃、新能源規劃等,這類規劃也應進一步強化約束性指標。
國家五年規劃和專項規劃要與地方五年規劃、專項規劃接軌,因此地方要尋求一個45度角,地區發展本身有一個橫坐標,這是本地的目標,國家發展目標是縱坐標,地區發展最佳路線應是45度角。地方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實現國家目標,而國家目標的提出又有助于地方得到國家直接或間接的支持,包括投資支持、財政支持、政策支持。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的新思路。“宏觀政策改革穩定,市場主體才能穩定預期,企業才能有序競爭;微觀政策放活,才能增強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反過來才能有利于宏觀經濟穩定;社會改革托底,就可以緩解社會壓力,守住社會穩定底線,為宏觀經濟‘穩’和微觀經濟‘活’創造條件。”48這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經濟學、社會學。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