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如何理解“兩只手”優于“一只手”(7)

——中國政治經濟語境中的政府與市場關系

第二是市場監管。市場監管是維護保障市場有效運行的重要措施,公平有效的市場監管有利于激發市場的競爭性和資源配置的效率。這一措施實質上是對于市場基本秩序的維護,市場體系是依照特定規則運行,市場主體是遵循特定規則相互博弈,如果市場規則被破壞,則會導致效率下降,運行方式異化。市場監管的首要要素就是施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應當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的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我國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仍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優化配置資源和需求增長潛力巨大,但前提是要有一個全國統一、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保護主義,扭曲了資源配置,有悖公平競爭原則,對全局發展不利,對地方發展也不利。其次加強市場監管,不僅需要硬件監管得力,也需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等軟環境的建設。因此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尤為重要。從根本上看,這對于減輕企業負擔,降低準入門檻,提高市場主體創新性都有著積極作用。最后,市場監管應當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制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優勝劣汰中不可替代的決定作用,哪些企業勝出,哪些企業出局,要通過市場競爭做出選擇。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從設定標準等方面,為區分合法經營的好企業與非法的損人利己的壞企業,綠色節能環保企業和黑色能耗大污染高的企業,創新型的企業和假冒偽劣的企業,有正外部性的企業和負外部性的企業提供必要政策工具和措施,完成從審批制干預制到負面清單和標準淘汰的全面轉變,從而激勵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正外部性。

第三是公共服務。有效的公共服務是彌補市場公共品“供給失靈”的重要制度安排。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根本取向是要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服務,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同富裕。以往,我們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成“經濟增長是硬道理”,評價標準是“以GDP為王”,誰的GDP規模大誰為王,誰的GDP增長快誰為王。這次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了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傾向,解決了“指揮棒”的問題,告別了“以GDP為王”的時代,進入到“以民生為王”的時代。我們要清楚,GDP或地區生產總值的產生不是政府的政績,政府直接投資(指國內預算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只有5%左右,政府直接消費(指行政開支)占GDP比重只有1%左右。它(指GDP)實際上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如企業、農戶、投資者還包括消費者創造的,因此不能把GDP規模有多大,增長有多快算到政府頭上。事實上,地方的GDP及增長率在統計上都是有問題的。有的學者計算,2013年上半年31個省市自治區的GDP之和,超出全國GDP13.7%,多出了3.1萬億元。49我們有理由懷疑地方的GDP及增長率是有水分的,省一級如此,到了地市、縣市級的水分就更大了。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最實惠的還是要統計和公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長率的指標。那么,各級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績是什么呢?就是民生,即公共服務。

“十二五”規劃首次將基本公共服務單獨設立章節,把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作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見下頁專欄),明確了基本公共服務的總體目標、要求、范圍、內容和主要任務。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負責落實,并通過公共財政給予投入保障,全力確保完成。但是政府負責基本公共服務,并不等于政府大包大攬,需要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公眾參與,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和各方積極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充分參與的供給機制。50

第四是社會管理。社會管理不屬于經濟系統的范疇,因此市場在此較難以發揮作用。但另一方面,良好的社會管理,是市場得以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這就需要政府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這包括:一是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二是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三是堅持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

第五是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決定》首次將其作為政府五大職能之一,特別是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由于市場的固有缺陷,價格信號難以全面反映環境成本,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市場甚至存在為虎作倀的作用。這就必須依靠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手段,有效調節和彌補市場在環境保護中的不足。這就包括必須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揮棒職能,在政府考核以及官員晉升中引入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多種衡量指標,減少經濟增長指標比重,使各地方官員從“GDP競賽”轉向“節能減排競賽”。要繼續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和環保收費制度,大幅度減少要素價格扭曲的經濟成本,提高能源資源生產率。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一定之規,因時而宜,因地而宜,因事而宜。就中國而言,還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市場發展程度、不同的市場主體需求等有所變化、有所調適,總的趨勢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越來越明顯,政府在為市場主體服務、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都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兩只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表明:“兩只手”總是優于“一只手”。

上一頁 1... 5678910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