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政府主導推動
在打造現代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過程中,要彰顯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大中小城市需要走市縣規劃、社區推動、市場運作、福利補貼的市場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為老服務道路。借助專業服務商的力量是明智之舉,這些專業服務商可以規范化操作,提高效率和效益;但不要忘記,對于這些服務商,同時也需要利潤的驅動。畢竟,居家養老服務屬于微利行業、新生事業,所以需要政府推動,即政府買單,或者補貼或者減免,篩選出重點需要幫助的老年人群;居家養老服務還需要一定的需求規模,中心服務商通過派送機制或者分站機制輻射若干個社區,而不僅僅是服務于一個社區。
居家養老服務成功的四要素是:第一,服務是否對口。即服務的產品和種類是否符合轄區老年人的共性需求及個性需要。有效服務和優質服務要以需求為本,為此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不斷調整服務策略。第二,服務是否便捷。即對于服務是否方便,需要討論服務半徑、服務圈、服務觸及面、服務覆蓋面、服務可及性等共性話題。社區可以開展電話上門服務和家門口服務,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優勢。第三,服務是否優惠。要倡導社會孝道,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習慣貨比三家,服務需要關愛第一、優惠優待。目前看來,養老服務業還是微利行業,政府需要給予一定的補貼扶助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第四,服務是否可靠。為老服務需要周到細致,服務質量有保證,才能建立老年消費者對養老服務業的信任,從而在養老需求和供給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為此需要建立長效的服務監督機制。政府需要加強對養老服務業的行業監管和加快推進服務文化、服務倫理的建設,因此任重而道遠。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只有被持續購買的服務才是有績效的服務。而在現實中,我們又經常發現,任何地區的養老服務業,都存在著服務和需求能否對接以及是否可持續的問題。
對于一個養老服務體系來說,需要從整體出發克服養老的風險,提高養老的績效。品質養老就是追求養老質量、養老績效,就是以合理的生活安排滿足老年人的正常需求。概言之,居家品質養老的基點是安養、樂活和善終。首先是保障,即老足所養,支持照護,保障到位。其次是高興,即老樂所養,心情愉悅,生活美好。再次是善終,即老善所終,莫過無苦,莫過無憾。“品質”的說法包含了眾人的評價和滿意度,特別是老年人和家屬的滿意評價。我個人希望通過提出“品質環境、品質服務和品質老年”三大基礎性概念,來支撐起“居家品質養老”新時代。
(作者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導,中國老年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