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群眾問題要有三股勁
要有敢于擔當的“闖勁”。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解決問題的責任和擔當,是對領導干部的最好檢驗。去年以來,龍華新區以解決影響投資項目審批效率的問題為導向,在依法行政和保證項目建設質量的前提下,推行政府投資項目審批“零時限”改革,最大限度縮減審批時間、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程序。“零時限”審批使一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出行難、就學難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今年9月秋季開學,龍華新區的玉龍、民順、同勝、福苑4所新校正式啟用,一年新增萬余個學位,4所新校全部在一年內竣工并投入使用。
要有以柔克剛的“巧勁”。如果說“闖勁”考驗的是領導干部的激情和擔當,那么“巧勁”考驗的則是領導干部的智慧和藝術。近幾年來,隨著龍華新區民治片區居住人口增加及經濟飛速發展,區域用電需求急劇提高。據統計,去年該區域用電缺口已達5萬千伏安,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沙元埔變電站的建設由此顯得必要而緊迫。然而,建設變電站是否會產生輻射,是否影響身體健康是周邊小區居民最為擔心的問題。龍華新區組織了專家團隊進行實地考察,在此基礎上,就變電站建設、防雷、輻射等民眾擔心的問題給出了科學解釋。與此同時,民治辦事處工作人員主動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共同優化了變電站建設方案,并且還組織業主代表參觀了崗廈變電站等項目。經過艱苦努力,長達七年遲遲落不了地的民治沙元埔變電站順利開工,解決了整個片區居民和企業的長遠用電問題。
要有百折不撓的“韌勁”。群眾反映的問題點多面廣,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往往也是最復雜的問題,有些還是遺留多年的“硬骨頭”,考驗著領導干部的耐心和毅力,此時需要一股“釘釘子”的精神。要把解決問題當作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當作創新的支點,而不是退縮的借口。橫穿龍華新區的梅觀高速始建于1995年,是深圳中部重要的交通走廊,有“深圳中軸線”之稱。多年來,不斷有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呼吁梅觀高速應取消收費,特別是2011年底龍華新區成立后,這種呼聲變得更大。梅觀高速取消收費過程頗為艱難。鑒于這條高速初期設定的收費期限至2027年,而且取消收費影響大、牽涉廣,龍華新區聯合15個相關部門組成工作團隊,進行了多方比選和耗時兩年左右的談判,最終決定出資回購梅觀高速剩余13年的運營年限,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取消收費。梅觀高速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條運營期內通過政府回購方式取消收費的高速公路。
工作成敗得失要由群眾說了算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須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由群眾說了算。
2014年,龍華新區共安排71億元用于公共服務和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0%以上,按照“群眾最關心、操作性強、當年可見效”的思路,共興辦106項民生實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問題,龍華新區以“四個優先”發展教育,致力改變學位短缺的狀況,回應群眾對民生的企盼和要求。2014年,新區共新增11500個中小學公辦學位和3500個幼兒園學位。到2016年,新區每年還將新增1萬個左右公辦學位,將引入市八高、市外國語學校龍華分校,并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在緩解“出行難”方面,困擾大浪片區多年的交通瓶頸——德政路龍大高速立交及東延段已正式通車。與此同時,在梅觀高速取消收費的基礎上,新區又成功推動新彩通道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開創了“2分鐘過梅林關”的新紀錄,大大降低了企業和群眾的出行成本。
為了解決群眾“休閑難”問題,龍華新區積極推進公園建設,今年以來新建、提升改造公園18座,到明年底全區公園數量可達100座,將實現居民出門2公里有社區公園、5公里有綜合公園、10公里有森林(郊野)公園。針對部分群眾反映的“喝水難”問題,龍華新區加快推進給水管網改造工程,年內完成9個自然村(片區)給水管網改造,2015年將完成79個自然村(片區)的給水管網改造,讓群眾都喝上放心水。
為解決長期欠賬的“看病難”問題,龍華新區通過重點抓好大型公立醫院及社康服務中心“一大一小”同步發展,全面提速大型公立醫院和全面鋪開社康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建起“十分鐘就醫圈”。
除了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龍華新區還及時公布民生實事的“責任狀”,實時接受群眾監督。在2013年將120件民生實事在官方微博進行公布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完善這種做法。除官方微博外,還增加了“龍華網”這個更大的網絡平臺,并在龍華網上率先開設“問政龍華”論壇欄目和“問答龍華”互動欄目,新區督查部門每天都會分類整理網民質詢信息,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并要求相關部門做到所有質詢信息5日內必復。
此外,新區大力推行的基層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工作,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肯定。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89.7%的受訪群眾認為黨務工作者的干事熱情和辦事效率更高了,82.8%的受訪群眾認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提升了。在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上,龍華新區的“兩化”工作獲評全國黨建創新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