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專題研究 > 正文

治理生態問題應抓住哪些重點(2)

以“3+3”產業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中共麗水市委書記 王永康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堅持“經濟發展生態化,生態保護產業化”的原則,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弘揚地區優勢和特色,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問三思”,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麗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點和山好水好空氣好的自然稟賦,造就了這里“浙江綠谷”和“華東氧吧”的生態優勢。但經濟總量、人均收入長期低于東部沿海。如何把“綠水青山”轉換成“金山銀山”?2002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麗水調研,囑托我們“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2006年他又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尤為如此。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市委班子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切囑托,堅持“三問三思”:問一問發展是為了什么,思考怎樣才能讓麗水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麗水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的好處和實惠;問一問靠什么發展,思考用什么樣的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持續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問一問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還是走綠色生態發展的新路,思考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能不能適應改革創新綠色生態發展的要求。堅持“跳出麗水看麗水”,把麗水的發展放到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發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來謀劃,傾力打造“園林城市、生態產業、美麗鄉村”,制定并實施了一整套城鄉統籌的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城鄉一體的生態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嚴格落實生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全市95%以上的區域列為限制工業進入的生態保護區。立足山區實際推進城鎮化,積極通過產業發展轉型引導農民轉移,探索出了山區城鎮化的“小縣名城”模式。全面改善人居環境,統籌推進綠化造林、村莊綠化、濕地保護,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麗水正成為山水與城市水乳交融的美麗山城,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0.8%,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98.96%,境內絕大多數河流可供市民暢游。市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近3000個,最高的地方超過20萬個。麗水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生態發展城市、中國長壽之鄉等殊榮,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連續10年在浙江省地市中穩居第一、在全國地市中排在前列。

加快轉型,生態經濟催生發展紅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強化綠色GDP理念,精心謀劃以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現代服務業“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及生態旅游業、養生養老業、文化產業“三大重點產業”特色發展的“3+3”產業格局,并一屆接著一屆抓落實。

轉型傳統農業,利用好山好水好空氣,大力發展生態精品農業,堅持規模化、標準化、電商化,不斷提高產業品質、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強化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加快構建農業技術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可追溯體系和安全技術推廣體系。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建立生態農業要素信息發布和交易平臺,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物流配送,加快電子商務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堅持綠色投資、綠色生產。工業全部向工業園區集聚,以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為重點,努力培育新興產業高地和創新驅動主陣地,加快建設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積極推動全市各類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

高位起步,著力實施生態服務業振興計劃,著重推動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的發展,其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最為迅猛,在阿里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14個典型“淘寶村”中,麗水獨占兩席,并成功舉辦“淘寶村”高峰論壇,開通淘寶網“特色中國·麗水館”和“阿里巴巴·麗水養生產業帶”,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舉辦休閑養生產業高峰論壇,研究并制定生態休閑養生養老基地等行業標準,為打響麗水生態休閑養生養老品牌提供技術支持。積極研發保健食品、老年服裝、護理用品、生活用具、運動器械等養生養老產品,打造區域特色養生養老用品制造中心。生態優勢帶來了經濟紅利,我市在保護好生態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較快的發展。

弘揚優勢,把生態旅游業培育成第一戰略支柱產業

山水林田路,整體規劃;吃住玩、游購娛、休養健,系統推進。堅定不移建設休閑旅游名城,以宜居宜游宜業為根本,積極推進“景城融合”,將茶園等傳統農業景觀作為城建元素,在城內保留生態田園,見縫插綠,讓全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不用出門就可以看風景。打造環城慢行步道,提供免費的綠色公共自行車,倡導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綠色出行,使城市更暢通、休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形成快捷的通景公路網,并積極發展高鐵、機場及港航設施,加快形成“麗水—杭州”一小時交通圈。

此外,積極到上海、天津、杭州等地推介麗水旅游資源,以開放的心態推進景區深度開發,打造精品。目前,全市已建成18個特色鮮明的4A級風景區,并積極創建5A級景區。“不來麗水游,走遍全球誤白頭”,這里不僅有縉云仙都這樣的自然奇觀以及云和梯田、青田稻魚這類田園風光,還有古堰畫鄉、遂昌金礦等人文勝景,更有冒險島水上樂園、山地自行車、野外宿營等新興旅游項目。以創建農家樂綜合體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休閑旅游,游客不僅能吃到原生態的農家飯菜,還能真正回歸自然,怡情養性。利用僑鄉特色,引“洋”進山,打造歐陸風情園,游人不出國門就可以喝地道咖啡、品正宗紅酒。讓“創業在五洲,養生來麗水”成為廣大華僑的共識和心愿。

作為中國地級市中首個“中國長壽之鄉”,麗水擁有“食養”、“藥養”、“水養”、“文養”、“氣養”五位一體的養生體系, 2011年被評為“國際休閑養生城市”,“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品牌已經叫響,正在走向世界。“昔有天堂是蘇杭,今日仙境在麗水”,這是發自許多來過麗水的游客內心深處的感慨。從2001年到2013年,全市年旅游總收入由不足10億元上升到266.3億元,相當于GDP的比重也從4.5%躍升至27.1%,增速居全省前列。

培植文脈,文化產業煥發無窮魅力

依托多彩文脈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扮靚秀山麗水。麗水文脈資源豐富多彩,發展特色創意產業得天獨厚。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奇石文化歷久彌新,青瓷文化千年不衰,寶劍文化震古爍今。“青田石傳中華藝,龍泉劍系五洲情”;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的龍泉青瓷。“不賞青田石,不解中國情;不舞龍泉劍,枉做中國人。”

為挖掘麗水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外地游客可游、可賞,更可購買收藏,我們全力提升青瓷、寶劍、石雕 “麗水三寶”的文化內涵,鼓勵相關企業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提升,加快3D打印技術在青瓷和石雕兩大產業中的應用。按照特色產業要求,力爭短時間內形成以工藝美術品制造業、文化用品制造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文化藝術服務業等為重點的文化產業體系。實施文化知名品牌培育工程,通過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龍泉青瓷寶劍節、中國青田石雕文化節等平臺,加大文化產品推廣和品牌創建力度,培育國內乃至國際知名文化品牌。注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積極弘揚婺劇等民間傳統文化,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舉辦“三月三”民歌節、“開犁節”等特色節慶,在保留傳統村落文化特色并激發活力的同時 涌現出龍泉上垟、遂昌縣長濂村、松陽縣三都鄉楊家堂村等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麗村鎮,散發出特有的麗水文化魅力。

2014年,麗水市被列為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我們將牢記習總書記“畫好山水畫、念好山字經”的囑托,利用生態優勢謀轉型、謀跨越,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生態   重點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