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網格化黨建統領社區治理創新

來自常德市武陵區基層治理創新的調研報告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為此,湖南常德市市委書記王群提出了“一本三化”社區治理理念和完美社區“3+N”治理模式。“一本三化”是指以人為本,信息化支撐、網格化治理、社會化服務;完美社區“3+N”中的3是指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N是指N個網格黨支部。武陵區先試先行,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調研由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為此,湖南常德市市委書記王群提出了“一本三化”社區治理理念和完美社區“3+N”治理模式。“一本三化”是指以人為本,信息化支撐、網格化治理、社會化服務;完美社區“3+N”中的3是指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N是指N個網格黨支部。武陵區先試先行,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武陵區對社區在區域位置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依據350-500戶的標準,將全區劃分為577個網格,按照“一格一員”要求,通過公開招聘,組建了一支學歷高、綜合素質強、年輕有活力的網格員隊伍,從而形成基層治理“網格”,邁出了社會治理網格化的第一步。

鑒于此,人民論壇特組織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清華大學等機構的專家組成專題調研組,于2014年11月9日-11日奔赴常德武陵,主要針對以網格化黨建統領社區治理創新的相關工作展開調研,成果豐碩。

網格化與信息化為基層黨建插上創新之翼

武陵區以黨建為統領,通過建立網格黨支部,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基層黨組織設置和管理服務體系上進行探索和創新,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成立網格黨支部,形成了以“示范引領、組織協調、凝聚黨員、聯系群眾”為主要功能的網格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要求市、區在職黨員都要到居住地網格報到,接受“雙重管理”,八小時之內工作在單位,八小時之外奉獻在社區。網格黨支部綜合考慮社區居民需求、城市發展需要、社會治理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多方面的因素,設立了六個崗位,即六員:法治建設宣傳員、社情民意聯絡員、文明新風倡導員、平安創建示范員、民主管理監督員和黨員服務協理員;對每一個崗位的職責和服務項目也進行了細化和明確,黨員根據自已的能力和特長,認崗領責,從“六員”中認領“一員”作為自己在網格內的主要服務崗位,讓黨員居住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網格。目前,14000余名市區在職黨員和1300余名流動黨員到網格黨支部認崗領責,31000余名黨員在網格開展服務,形成了“小網格、大黨建”的新格局。

網格黨支部的建立,開辟了武陵區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六個創新”:第一,創新了組織設置,變松散疏漏為無縫覆蓋。支部建在網格上,地域明晰,無縫覆蓋,很好地解決了社會管理單元中黨組織缺位和虛位的問題。第二,創新了管理格局,變關系管理為實有管理。在職黨員成為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有生力量。第三,創新了職責界定,變寬泛要求為精細定位。網格黨支部對黨員的要求,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便于管理和考核。第四,創新了服務方式,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服務。黨員在網格中認崗領責后,主動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大大增強了履責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第五,創新了監督體系,變單向模式為互動模式。網格黨支部和黨員的日常管理接受組織和群眾的雙重監督和評價,建立健全了有安排就有跟進、有奉獻就有認可、有欠缺就有提醒的互動式監督管理模式。第六,創新了考核評價,變主觀隨意為客觀公正。對網格黨支部和黨員的考評,通過信息化平臺,動態管理、科學有序、公開公平。

同時,以信息化為支撐,軟硬結合同步推進網格化管理。武陵區與深圳市永興元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電子政務云計算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科研成果,研發了“武陵區社會治理網格化綜合信息平臺”。首先建立了龐大的公共信息資源庫,錄入全區人口、房屋、城市部件、事件等信息,通過架構公共信息資源庫、事件信息數據庫、社會服務管理網等,為區域劃分、資源配置、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信息化不僅為社會管理方式現代化、基層治理現代化、黨建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也為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武陵區建立了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平臺,涵蓋了全區41個職能部門、14個鄉鎮街道的所有站辦所、92個社區工作站及500名網格員,各類事件從采集上報,分流預警,到處置結案,都有發現、有上報、有處理、有反饋、有軌跡、有檔案,在管理平臺永久保存,隨時可以查閱,做到了“工作一網通”。各個區直部門、街道、社區辦理的事件,系統自動記錄并排序,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全區的政務管理服務科學有序,所有事件都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實現了“績效一網考”。

在武陵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我們看到全區500余名網格員每天利用智能手持終端,及時采集信息并實時傳輸,通過后臺信息流轉與處理,提升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了網格化管理的數據化、智能化,也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網格化黨建推動社區治理邁上新臺階

以服務為導向,加強“完美社區”建設。社會治理創新,關鍵是在洞察民意。為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武陵區突出了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老百姓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務;老百姓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困難,探索了多種便捷式服務舉措,利用信息化手段縮短行政審批周期,強化服務的便捷性,將“八小時內辦”變成“隨時辦”。通過社區“一站式”服務窗口、“易辦事自助服務終端”等,居民可以簡化流程,輕松辦理各項業務;通過“完美社區網”甚至可以足不出戶辦理所有事項。網格員、網格黨支部黨員在走訪過程中收集服務需求,提供代理、代辦和送證上門等服務,成為居民的“跑腿佬”。武陵區委書記羅少挾表示,網格化建設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有力舉措,是建設完美社區的需要與要求,將支部建在網格上是武陵區將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有機融合的創新之舉,也是武陵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有特色的自選動作,能更好地發揮廣大黨員在群眾中的先進作用。

立足于解決居民實際困難和提高服務水平,強化服務的針對性。以體育東路社區為例,該社區創新服務思路,建設集綜合服務、城市管理、日托式養老、助殘、托幼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一站式辦公大樓。根據社區居民人口分布的特殊性,設置老年人活動室、老年大學教室、未成年人教育室、健身房等,打造全方位社區服務新格局。調研組一行參觀了社區“陽光家園”智力殘疾人日間照料機構,負責人介紹了該園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以網格黨支部為依托,支部黨員為智力殘疾人提供居家、社區、休閑、職業生活技能培訓,實現學員平等參與,達到真正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目標,解決了殘障人士家庭的實際困難。

以人為本:網格化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因此應該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活力激發出來,積極投身到全區發展大局中去。建立網格黨支部,黨委、政府的政策措施都在第一時間宣傳并落實;通過網格員的走訪,基層群眾的呼聲和需求第一時間反饋到組織,上下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和諧干群關系推動社會全面發展。方家巷社區的黨總支書記李立波告訴我們,“自從有了網格員,工作安心踏實多了;自從有了網格黨支部,四面八方的力量都擰成一股繩了!”以前,繁瑣的事務讓社區工作人員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了解居民實際需求,網格員上崗后,他們每天都堅持在社區走訪并及時反饋相關信息,社區掌握信息更詳細,能更有針對性地為居民服務。單位黨員到社區報到后,黨員服務居民更具體,服務效率和力量都在增強,為社區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帶來了實際的效果。有堅強的基層組織保障,有全區黨員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武陵能干事、干大事的自信心、自覺性顯著增強。今年來,武陵區先后獲得全國平安區縣、全國法治區縣、全國首批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等十多項國家級榮譽,連續八年獲得全市績效評估紅旗單位。

區委書記羅少挾提到網格化管理時感慨地說,“一個網格就好比一個細胞組織,黨支部就是細胞核,調節著細胞的各項組織運動,保持細胞的健康。”

(執筆:人民論壇記者 康培培、韓冰曦)

責編/張虹   美編/李智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

[責任編輯:劉瑞一]
標簽: 網格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