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形成合力的結果,而基層實踐的成效又有賴于基層治理機制的不斷創新。武陵將包括網格化治理在內的多種創新治理機制引入基層治理的改革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地方的治理實效,也拓展了治理現代化的思路,有助于我們基于基層經驗更好地認識治理現代化規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創新發展的要點。
網格化治理契合國家治理體系創新的整體趨勢
從管理到治理轉變的核心要義就是要讓政府公共權力逐漸回歸其公共性本質,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充分、均等、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踐行國家治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網格化治理,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高自上而下的管理效率,更多地依靠規范、穩定的制度、程序、機制,而不是依靠“能人意志”和短期政策手段來解決治理問題,顯然契合了目前我國的改革發展整體上朝向法治化、制度化方向轉變的趨勢。武陵強調以服務為核心構建民生體系覆蓋,可以說抓住了今后五年政府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個要點和重點。
治理技術優勢的發揮離不開政府與社會協同治理格局的構建,網格化治理效果的充分發揮離不開來自日益發展成熟的社會主體的支持。當前,武陵部分社區已建立針對特殊人群的服務機構,今后應進一步探索引入諸如社會組織等主體加入網格化治理的進程當中,主動將一部分服務、監管等職能移交給社會組織,調動其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政府主體與社會主體治理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標。
網格化黨建為國家治理體系發展夯實根基
網格化治理直接關系到當前黨的基層建設事業。當前,黨中央正以群眾路線教育等為線索,全面地梳理基層黨建的思路和機制,而網格化手段的運用,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基層黨建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高及量化監管考核體系缺失的現狀。網格化基層黨建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提高基層組織、基層黨員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只有始終牢記這一初衷,黨的建設才能自然地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進程當中,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及在廣大基層群眾中的威信與形象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
武陵創新建立網格黨支部,監督考核黨員8小時以外的工作,讓網格黨支部和黨員接受組織和群眾的雙重監督和評價,在一個相對扁平化的監管考核體系中縮短了監管考核主體與一線群眾間的距離。一方面,基層領導干部隊伍的建設、基層黨員的監管等,都可以依托于網格化平臺得到具體量化指標體系的檢驗;另一方面,黨組織和黨員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衡量標準,也能夠在網格化治理系統中得到明確反映。
當然,在具體機制方面,包括網格員專門隊伍建設、資源配置等在內的一系列現實問題還有待于武陵在進一步的實踐過程中探索改進。
(作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責編/韓冰曦 美編/李智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