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專題研究 > 正文

以慈善事業撬動多元共治體系(2)

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志愿服務大格局

中共撫州市臨川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楊瑞春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每年約有25萬人外出務工,這為農村發展繁榮積累了資金,但也催生了很多社會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可謂留守兒童問題。目前,臨川全區有留守兒童6萬多人,在農村中小學生中,留守兒童比例高達30%,部分農村中小學校留守兒童比例甚至在80%以上。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已成為臨川區面臨的一個復雜社會問題。針對此,臨川區從大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著手,重點構建志愿者服務體系,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系統化、常態化,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創新宣傳方式 營造開展志愿服務良好氛圍

志愿服務理念是志愿服務活動的力量源泉。臨川區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在全社會培育志愿服務文化。把志愿服務納入到整個學雷鋒活動宣傳報道之中,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通過新聞報道、評論、群眾互動等多種形式,借助手機報、博客、微博、微信等傳播手段,廣泛宣傳志愿服務活動的進展、經驗及志愿者的感人事跡,營造開展志愿服務的濃厚輿論氛圍。

第一,與臨川浦發村鎮銀行合作,在大江網開辟了關愛留守兒童專題,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宣傳,與廣大網民進行互動。專題上網不到10天,訪問及微博轉發量就超過20萬。同時,在臨川政府網——“中國臨川”開辟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專題,對留守兒童現象和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全方位報道。

第二,組織召開“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主題新聞發布會。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介紹了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一些感人事跡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難;臨川區委宣傳部、文明辦發布了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并公布了《臨川區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方案》。此外,臨川區委宣傳部、文明辦還多次召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座談會,討論如何更好地、更為深入地開展志愿服務。

第三,舉行“學雷鋒志愿者活動·構建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關愛留守兒童之家”正式揭牌,臨川區各文明單位分別與區屬33所鄉鎮中心小學、5個街辦社區結成“關愛留守兒童之家”項目建設一對一幫扶,并制定了詳細的項目建設標準和完成時間表。會上,還舉行了關愛留守兒童明信片首發式和關愛留守兒童宣傳片(微電影)首映式。

健全隊伍 構建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體系

臨川區將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的重點放在志愿者隊伍建設上。在區委、區政府和區文明委領導下,整合社會資源,將各部門、各類型的志愿者隊伍納入統一管理,同時指導區各文明單位、群團組織、愛心人士等建立起志愿者服務團隊。

截至目前,臨川區各區直單位、鄉鎮、街道、社區(居委會)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也自發組建了各類服務隊。按照“統籌資源、統一管理”的思路,打破單位與單位之間、隊伍與隊伍之間的界限,有效整合諸如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等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臨川區志愿者服務大隊,作為全區志愿服務工作的信息中心、指導中心、協調中心,統一管理協調各志愿服務團隊,形成了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臨川區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主要遵循四個主要路徑。一是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依托、以各級文明單位為主力軍建立的單位志愿者服務隊。二是在社區、村建立的志愿者服務隊,如社區“五老”(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戰士、老模范)等組成的志愿者隊伍。三是以群團組織為依托建立的志愿者服務隊,如團區委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區婦聯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 、區文聯的藝術家志愿者服務隊、區總工會的青年工人志愿者服務隊等。四是納入管理的企業家、社會愛心人士自發組建的志愿者服務隊,如“人間真情”愛心QQ群志愿者服務隊、“老太太”志愿者服務隊、上海巖土勘察設計研究院志愿者服務隊等。

多措并舉 將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做實

“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建立以來,臨川區各級部門以此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如消防大隊為留守兒童開展消防知識講座,文聯組織文藝工作者為留守兒童開展書法、繪畫、曲藝培訓等。此外,還有來自社會組織對“關愛留守兒童之家”的資助,如“弧基金”數十萬元捐助,“鴻基金”2萬冊圖書捐助等。

在文明單位結對幫建“關愛留守兒童之家”的同時,臨川區發揮在外創業志愿者的作用,引導這些志愿者積極捐助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及“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上海創業的陸金生就是其中代表。陸金生近年來資助臨川“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農村小學建設累計投入數百萬元,并設立基金資助貧困留守兒童上學,獎勵關愛留守兒童的優秀教師。受陸金生志愿服務精神感召,上海巖土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臨川區羅湖鎮中心小學達成協議,將羅湖鎮中心小學作為上勘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固定聯系點,學校25名留守兒童成為上勘院干部職工捐資結對對象。在上勘院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服務隊中,有一位80多歲的志愿者,她就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莫群歡,她以耄耆高齡與羅湖鎮中心小學一位孩子結成對,充分詮釋了志愿服務活動不分年齡、不限時空的服務理念。

鑒于留守兒童群體的特殊性,臨川區志愿者服務大隊發起“代理爸爸、代理媽媽”志愿服務活動,倡導區直機關、鄉鎮、村干部,以及社區“五老”和社會愛心人士等萬余名志愿者擔任“代理爸爸、代理媽媽”。活動前期,組織志愿者深入鄉鎮、街道社區、農村,詳細了解情況,對留守兒童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活動中,多次組織留守兒童“認親”活動,讓“代理爸爸”“代理媽媽”與留守兒童面對面溝通交流、共敘親情。志愿者服務大隊對“代理爸爸”“代理媽媽”的志愿服務工作作了明確規定,將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重點放在親情撫慰上,做到“四經常”,即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經常走訪留守兒童家庭,經常讓留守兒童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玩耍,經常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涌現了許多感人事跡。2012年,河埠油屯村小學9歲的苗苗與志愿者劉萍結成對,劉萍成為苗苗的“代理媽媽”。苗苗父母都在外地打工,3年多未回過家,苗苗都快不記得父母的模樣,對電話中的爸爸媽媽也充滿了陌生感。看到別的小朋友能和父母在一起,苗苗越來越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情緒消沉,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劉萍了解到苗苗的這些情況后,心痛不己,每個周末都來看望苗苗,寒暑假還把苗苗接到自己家里。在苗苗最渴望親情的時候,劉媽媽給了她無私的愛,使日趨自卑內向的苗苗變得開朗起來,還成為受同學歡迎的班長。

此外,臨川區還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動,小記者采訪留守兒童、城區中小學生與農村留守兒童結對交友,周末陪伴、“親情電話”、“萬名教師訪萬家”、“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等一系列關愛留守兒童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留守兒童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基金,從物質上、精神上將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做實,使之成為臨川區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的長青主題。

系統推進 構建志愿服務大格局

中央文明委要求,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要把握志愿服務是道德實踐活動這一定位,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總體設計,打造“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品牌;普及“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抓住重點時段和重點場所開展工作;依托黨組織、文明單位和社區物業,建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實現志愿服務隊伍由青年向全體社會成員轉變,志愿服務活動由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志愿服務管理由松散型向規范化轉變。

臨川區以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載體,積極、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倡導、普及“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培養“我奉獻,我快樂”的優良情操,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活動精彩紛呈,為文明城市建設奠定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

總結臨川區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及實效,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其一,加強志愿服務理念宣傳是做好志愿服務的前提。臨川區廣泛宣傳志愿服務精神、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志愿服務理念相結合,讓廣大市民、青年積極投身到志愿服務中來。

其二,整合資源,構建起志愿者組織體系是系統推進志愿服務的關鍵。志愿服務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之一,單靠各類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力量還遠遠不夠。只有充分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推動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形成合力,才能把志愿服務事業做實做大做強。臨川區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體系正是整合了政府、社會、個人各方面積極有效的資源,在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才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其三,創新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是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保障。臨川區的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以豐富的活動項目初步實現了志愿服務隊伍由以青年群體為主向全體市民參與轉變,并逐步擴大到農民群體,志愿服務活動由小范圍、臨時性走向大范圍、長期性,志愿服務管理由松散型、無標準走向規范化、統一管理,已成為臨川區志愿服務的一個成熟品牌。

臨川區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構建起了一個以社會力量為主體,黨和政府提供政策指導和服務支持,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深入推進的志愿服務大格局。未來,臨川區還將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和外部環境,在激發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志愿服務的同時,打造更多見實效、叫得響的志愿服務品牌,讓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和需要被幫助的群眾受益。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體系   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