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環境生態治理的制度變革之路

——北歐國家環境政策發展史簡述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以及冰島等北歐五國,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氣候環境相似、民族文化類同、歷史上存在長期的交往、且在近現代于多個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及共同行動,這五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往往被作為一個緊密的“共同體”來看待。北歐國家自然稟賦豐富,但自然環境也相對敏感,在現當代曾爆發過水體、土壤酸化、海洋、湖泊富營養化、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①。隨著當代環境意識的發展,北歐國家積極開發并執行有關環境政策,在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

北歐國家對環境問題開展系統性治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其時,北歐國家針對日益嚴重的水體、空氣、土壤乃至噪聲等方面的污染問題,制定政策、開展行動。而隨后,以市場型措施的廣泛采用、氣候變化問題的產生、新型市場型措施的興起等為標志,北歐國家環境政策措施的發展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②

針對大型工業排放源進行規制。相較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而言,在該時期,源自大型工業排放源的地方性環境問題系統性爆發,給當地環境要素造成嚴重的污染,形成了許多“污染重鎮”。為此,大多數北歐國家成立本國的環境保護部,將環保工作的關注重點放在了大型工業排放源治理方面。③各國當局在對當地環境承載力加以評估的基礎上,以排污許可的方式賦予各個污染排放源排污權;根據環境評估的結果,考慮采用的清潔技術種類、排污設施技術參數等情況,對各工廠排放削減目標進行了計算及規定。各個規制對象被給予了充足的時間改良自身投資經營方式、執行前述要求。該類措施也被提升到更高的產業層面。

當時挪威的造紙業改革就是其中的例子。在挪威,為達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小型、低效、污染嚴重的造紙工廠被關閉,代之以數量更少、規模更大并裝備最新減排設備及技術的大型企業。整個產業被賦予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充足時間。再者,為保證公眾參與而被廣泛采用的聽證對于許可制度具有重要意義,該程序允許當地居民代表自身利益,對擬議減排項目表達己方觀點。

在政策推行之初,由于監管具有較大難度,許可僅針對為數不多的排放類型,且要求相對簡單,往往只在年排放量或周排放量層面做出規定。其后隨著監管水平的提高,許可制度對規制對象的要求變得更為復雜且嚴格。④同時,許可程度的確定標準,也從污染源的排放規模更多地轉變為地方環境的承載能力。此外,為了滿足相應歐盟指令的要求,在北歐國家中,國家級環境標準漸漸取代了地方環境標準,對工業排放源做出指導與限制。

必須指出的是,具體排污許可程序花費不菲、耗時頗巨,而且僅能針對小部分工廠或設施,控制范圍有限。因此,在許多國家,該做法逐漸被一般性行業規范及標準、排污限值、生產過程規制等措施所替代。如今,北歐國家僅在針對大型、重點企業地區性排放等少數情況下,施用具體排放許可。⑤

少數市場型政策措施在實踐中被采用。在本時期,大多數北歐國家采用了數量有限的市場型政策措施,比如消費稅。消費稅最初目的在于增加財政收入,然而,針對汽油、礦物油、電等消費的稅目也能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⑥;針對玻璃制飲料瓶、報廢車輛等方面,采取“押金—返還”機制(deposit refund systems);公共服務收費,收費針對自來水使用、污水處理,收取的資金被用于提供該方面公共服務、以及資助有關污染治理行動。⑦

挪威在1970年開始對燃油中的硫含量征稅,開征該稅主要基于環境目的,為北歐國家中之首例。該稅目與針對含硫燃油的使用規范、燃油硫含量質量標準、大型企業的硫排放許可等措施共同作用。該做法首開多種措施針對同一環境問題之先河。瑞典在20世紀80年代開征了一些行政管理稅(administrative tax)及產品費(product charge)。但是,由于其征收比率較低、設計方式較為原始,對環境治理的積極影響較為有限。

漁業在北歐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保證捕撈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所有北歐國家對漁業捕撈量的管理控制有著很長的歷史,傳統的作法是根據捕魚業者的歷史捕撈量來確定配給其一定量的不可交易的年度捕撈配額,從而對總捕撈量進行分配。

冰島的漁業資源管理政策。冰島是最早在世界上推行漁業可交易捕撈配額(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s, ITQs)的國家之一。1979年,該措施針對青魚捕撈實施并獲得了捕魚業者的支持,從而在1984年得以推廣到針對其他魚種的捕撈中。冰島漁業由此獲得大量效益。

根據北歐部長理事會有關報告的描述:有關機關根據基于第三方研究機構“海洋研究中心”(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學建議確定年度總捕撈量,并根據各條漁船特定三年內的平均捕魚量確定各自的捕撈配額,從而將捕撈總量分解落實到各個業者;在特定條件下,捕撈配額可以在配額所有人之間交易如有業者用盡其配額希望繼續進行捕撈,那么他必須向其他漁船購買相應的配額。另外,如當年配額并未用盡,不超過總配額20%的配額可以結轉保留到下一年度,而下一年度配額的5%可以提前預支;在監管方面,在船只上裝備有特定儀器設備,向衛星發送電信號、以確保對其相應情況的實時監控。同時,一年中有兩次登船檢查,由特派的監督人員跟船出海對配額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所有捕撈情況必須在船只上岸后即時上報登記。據此,海洋研究中心對每艘船只的位置及其捕撈情況,有較好的掌握;通過漁業理事會(Directorate of Fisheries)的網站,捕魚業者能夠對具體到日期、魚種的漁獲上市信息有詳細的了解,從而決定出海或休息、以及是否購買、出售或結轉配額。有關配額變化、漁獲捕獲、上市等信息都會在網絡上顯示以便查閱。其核心理念在于讓市場引導業者作出決策;業者需要就自身捕獲的每噸漁獲繳納一定費用,這些資金被納入旨在推動漁業部門合理化發展的基金中。⑧

上一頁 1 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環境生態   之路   變革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