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專題研究 > 正文

以產業布局調整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2)

新常態下經濟地理格局的重塑

從理論上講,在新常態下重塑經濟地理格局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不僅是支撐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實現區域公平和區際福利補償的重要手段。自2011年《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以來,圍繞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規劃的要求,各區域根據自身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劃未來的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目前已初見成效。按照國土空間“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不僅是全國性生產力總體布局規劃,也是全國性的經濟空間布局戰略規劃,是實現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藍圖,是區域經濟社會活動的行動路線圖,是中國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

同時,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流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區、東北—蒙東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為主要內容的“一路二帶三區”區域戰略構想,更是力求實現內與外、東與西、沿海與內地、東北邊境與東南沿海、工業與農業等多時空、多維度、多領域的“無縫對接”。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講,重塑中國經濟地理格局與“一路二帶三區”新戰略區域之間,都具有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聯系。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彰顯了國家的海洋新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旨在提升中國與歐盟的經貿聯系,長江流域經濟帶重在強化中國沿海與腹地聯系,京津冀經濟區則是架接首都與沿邊經濟的橋梁。

當然,在新常態下實現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調整和結構升級,不僅要抓住各主要經濟帶要素和區位條件的新變化、新特征,而且要努力實現經濟目標、產業性質、發展動力、要素依賴、工作抓手、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戰略性轉變。在經濟目標上,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在產業性質上,要由依賴型經濟向開放的自主型經濟轉變;在發展轉型的動力上,要由FDI主導型的外生動力向本土企業創新型驅動的內生動力轉變;在要素依賴上,要由引進資本、機器設備、技術為焦點向以人力資本投資和人才制度創新為焦點轉變;在工作抓手上,要由對出口導向的開發區建設向以科技創業、建設創新平臺和綜合創新環境為主轉變;在政府政策上,要由針對物質資本的引進實施(包括土地利用、稅收、信貸等在內的各種優惠政策)向針對人力資本創新進行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鼓勵和誘導轉變。

根據產業發展重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

無論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還是“一路二帶三區”新區域戰略,包括各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其中所有區域都是實現中國產業布局調整和重塑中國經濟地理格局的國家戰略據點,都是支撐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戰略區域和新引擎區域。各類戰略性區域規劃,分別從地理環境、資源配置、運行機制、城市群產業空間的集聚與分散、貿易自由與壁壘、區域競爭與協作、發展條件的平衡與協調和制度保障等側面,明確了各經濟要素和區位條件在支撐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目標和愿景的作用。這些區域發展戰略分別從集聚經濟與協同創新、要素流動與區域一體化、區際公平和福利補償等方面,充分地凸顯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關聯機制和協調機制。

在理論層面上,新區域發展戰略構想體現了規范的福利經濟學理論與現代中國區域經濟實踐的完美結合,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地理學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最好實踐。它同時納入了時間和空間因素,體現了區域均衡發展的戰略思想,便于決策者從區域空間動態經濟關聯視角,解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客觀存在的效率和公平之間不平衡的重大民生問題。

在戰略層面上,針對新常態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尤其是政府在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時,中國產業布局調整戰略構想,便于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主體功能區建設和產業布局戰略統籌和協調。通過人才和產業、城鎮化和產業化多維度交叉匹配,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動力不足問題,實現產業空間均衡布局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在保障措施上,圍繞產業價值鏈、創新價值鏈、人才價值鏈、就業價值鏈的匹配與互動,帶動城市與產業的互動發展。結合最新公布的國務院《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精神,對照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制訂相應的戶籍管理和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引導和調整城市群的發展愿景,對不同地帶的目標城市群優先排序,制定以城市群為基礎的差異化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政策操作的重點,是要針對政府扶持政策中的部門政策和通用政策的不同作用,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統籌好資源、制度、市場和技術等各類核心要素的協同作用;二是依據產業發展的重點在企業、部門和國家層面實行差異化的定位;三是根據技術生命周期和產業演化復雜性動態調整產業政策;四是區分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需求作用,靈活選擇部門政策和通用政策。

(作者為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戰略區域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4ZDA024)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長新   布局   調整   引擎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