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走向信息社會的深度融合(7)

——從文明轉型視角看“互聯網+”

究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新的理念呢?簡單地說,就是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必須承認整體和整體利益的客觀存在和合理性,必須承認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辯證關系。

必須承認合作是分工的目的與基礎,背離合作的分工是不能持久的,最終必然導致系統的失衡和崩潰。

需要全面地認識和處理個體和整體的關系,強調合作基礎上的分工,切實實現經濟與社會在各個層次上的和諧和發展,從企業、行業、國家、區域經濟,直到全球經濟一體化。

這就是信息社會所需要的,不同于工業社會的理念。這種理念的理論基礎,是現代系統科學,包括復雜性研究的思想。針對工業時代形成的近代科學中普遍存在的絕對化、簡單化的傾向,現代系統科學強調復雜系統的辯證特性,為辯證法提供了新的例證和新的視角。而催生這種理念的,則是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這些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把舊思維的弊病和缺陷充分地暴露了出來。“互聯網+”告訴我們:時代在前進,信息時代就要來臨了,我們必須轉換思想,正視現實,用新思維迎接新常態。再往前引申一步,這就是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理念的根本區別: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從根本上說,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緊密;相應地在技術、業務和經濟方面,則是新技術與社會各領域越來越深度的融合。以色列學者赫拉利在《人類簡史》⑥一書中,也用大量的分析提出了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是不斷擴大規模的合作。

最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理念的轉變,并不只是理論界的事情。信息時代需要的是全民的理念更新,這不是一兩代人就能夠完成的。當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要有緊迫感,要只爭朝夕,從現在就做起。在這方面,兩類人員應該是重點。一類自然是理論研究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們需要正確地表述、宣傳和傳播新的理念。另一類是公務員和企業家,包括各級各類管理人員。這一大批人對于當今社會和經濟的理解和認識,將決定中國和世界的未來。

注釋

1丁肇中:《從物理實驗中獲得的體會》,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1/29/content_31101920.htm。

2沃爾特·惠特曼:《惠特曼詩選》,李視歧譯,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8,第303頁。

34亞當·斯密:《國富論》,高格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

5伯特蘭·羅素:《只有合作才能拯救人類》,載《超級合作者》,馬丁·諾瓦克等著,龍志勇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6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責 編/楊昀赟

上一頁 1 234567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深度   社會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