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工業4.0:核心、啟示與應對建議(2)

“工業4.0”為我國提供了寶貴啟示與實踐參考

要秉持解剖麻雀的精神,對“工業4.0”相關理念一件件地梳理明白,對其提出的原因、相互間的聯系研究清楚,再結合實際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具體可操作的行動指南

從出發點來看,“工業4.0”和我國“兩化融合”異曲同工。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奮斗方向。從目標上講,兩化融合也是為了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內容上講,兩化融合同樣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通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全面提高工業發展水平,包括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從這些方面看,“工業4.0”和我國兩化融合可謂異曲同工。

從操作性上看,“工業4.0”給我國提供了寶貴的示范和借鑒。雖然我國的兩化融合戰略已提出數年,但必須承認,我國對于如何理解和推進兩化融合,在一定領域、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摸不清、嚼不爛”的問題,特別是在如何找準兩化融合的核心點、關鍵點,如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地一步步推進兩化融合方面,還存在著許多需要研究的問題。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其工業企業整體上已處于“工業3.0”階段,在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以此為基礎,其“工業4.0”戰略目標科學、任務明確、措施務實、發展路徑清晰,加之“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等一系列文件的配套,使得其具有了極強的可操作性。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發展的“換檔期”,以德國“工業4.0”為代表的諸多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戰略為我國提供了諸多方面的啟示。也正因為如此,我國不能因為與“工業4.0”異曲同工而自得,不能滿足于對“工業4.0”理念的籠統理解,而是要秉持解剖麻雀的精神,對“工業4.0”相關理念一件件地梳理明白,對其提出的原因、相互間的聯系研究清楚,再結合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具體可操作的行動指南,才能做到深得其味、深得其髓。

從技術發展方向上看,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制造將是未來制造業的重要特征。聯合國曾發布報告指出,世界人口在未來43年內將增加25億人,2050年達到92億人。這一增量絕大多數來自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增長。發達地區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口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人口素質較高,但同時也呈現出深度老齡化的特征。而新興國家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條件的改善,人口素質的提升速度和社會老齡化速度亦十分驚人。今天看來,這些預測均已成真。發達地區和新興國家的人口結構變化,直接影響到全球勞動力供應和消費市場的格局,帶給制造業新的挑戰:一方面,工業生產技術日趨復雜,對勞動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勞動力供應長期趨緊;另一方面,人口素質的提升使得社會消費需求日益細分,個性化成為消費主流。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制造業必須尋求新的生產技術,弱化對勞動力要素中體力素質的要求,強化對知識和經驗等腦力素質的利用。從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判斷,基于嵌入式和自動工控系統的智能化制造技術是理想的選擇。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高度自動化的機器在無人值守的車間里高效運轉,而工人則在辦公室甚至家中從事設計、控制和系統運維等更側重知識技能的工作。

從業態發展方向上看,制造業的網絡化和服務化是大勢所趨。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和飛速發展的現代物流產業,極大地促進了信息、資本和產品在全球的流動,加速了各個行業的融合,各國的經濟關聯度日益緊密。未來的制造業,市場是國際化的,資本、知識和人才的流動是無國界的,形成一張供銷關系覆蓋全球的制造價值網絡。市場根據成本最小化原則,動態調整全球的分工格局,促進大部分處于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制造業轉變為制造服務業,同時帶動各地區相關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飛速發展。

從市場發展方向上看,企業個體品牌價值趨弱,國家產業集群品牌價值趨強。品牌是企業經營誠信、創新能力、技術能力和市場能力的綜合體現,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其都應被制造企業視為生命。但是,隨著新興通信技術和新媒體的興起,市場營銷手段日益豐富,新品牌推廣的難度大大降低,客觀上造成了企業個體品牌對消費者的沖擊力長期趨弱。盡管如此,決定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仍然是經營誠信、創新、技術、市場能力等方面,它們需要找到新的展現載體,這就是國家產業品牌興起的原動力。多數企業保持經營誠信,反映了所在國家和地區市場競爭環境的規范和法制的完善;企業在創新、技術、市場方面有活力,反映出所在區域產業發展要素靈活,各類資源集聚和市場環境公平。因此,國家產業品牌將成為未來全球競爭格局中的核心價值載體。這方面德國做得最好。多年來,德國塑造了統一的品牌形象,“德國制造”代表了高品質和高可靠性,即便是消費者接觸到一個陌生的產品品牌,如果表明“德國制造”也能為其加分不少。在這方面,我國則應反思并努力塑造“中國制造”的品牌認知。

從實現路徑上看,工業軟件是未來先進制造業技術支撐體系的核心。未來先進制造業的智能化技術特征和網絡化、服務化的業態發展趨勢,都需要以工業軟件的開發和深度應用作為技術支撐。智能制造技術的核心是高效可靠的自動化工控系統的深度應用,涉及產品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之間的安全數據傳輸和交互、嵌入式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自適應的傳感器集成系統等。網絡化和服務化的制造業,一方面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商務分析、客戶關系管理、資源調度統籌等提出了更多要求,另一方面,也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互通、業務協同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挑戰需要依靠新的通信技術、管理軟件技術和商務智能分析技術來應對。工業軟件和其他工業通信、傳感、制造技術共同構成了未來先進制造業的技術支撐體系,而軟件是整個體系的粘合劑和靈魂。

兼容并蓄,務實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

要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加強面向未來制造業的技術研發和體系建設,在戰略實施的推動過程中,注意政府和市場的分工互補,盡早啟動智能制造技術的標準規劃建設與實施

德國“工業4.0”戰略是制造業強國對于先進制造業發展方向和升級路徑的決策,目標明確、措施務實、發展路徑清晰,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重要啟示和借鑒。近期,我國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既立足當前,面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舉措,又著眼長遠,圍繞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前瞻部署了重點突破的十大戰略領域。未來,我國應以《中國制造2025》為指導,同時不斷汲取“工業4.0”等國外相關戰略的精髓,大力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

一是要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宣傳解讀,同時抓緊制訂各區域、各行業領域的專項規劃、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集中各方資源、各種要素,推進《中國制造2025》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二是要加強面向未來制造業的技術研發和體系建設。未來制造業強調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以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為發展方向,對工業網絡通信、傳感系統、工業計算、控制系統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對貫穿各系統的工業軟件技術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要在戰略實施的推動過程中,注意政府和市場的分工互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可以使戰略的實施事半功倍。政府的投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應特別注意優化統籌,主動彌補市場調節的盲區,并注意各個環節評估投資的效果,以及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效果。

四是要盡早啟動智能制造技術的標準規劃建設與實施。未來制造業特別強調數據的互聯互通,這就帶來了信息技術接口和安全標準的問題。在這方面,應盡早啟動國家標準的研究,避免被國外技術廠商形成事實標準的壟斷。另外,當前我國一些企業和行業聯盟嘗試提出了多套技術標準,但均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和市場能力,未被市場廣泛認可,因此,需要發揮政府部門或更高級別的行業機構的主導作用。

(本文作者為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啟示   核心   建議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