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時機是否成熟
專家認為,已經具備放開存款利率的條件,對于可能帶來的沖擊也不能掉以輕心
存款利率何時放開,是目前社會各方對利率市場化最為關心的問題。
不少專家認為,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放開存款利率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以5月份調整存款利率上限為例,央行將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1.5倍。實際情況表明,大型和股份制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約為基準利率的1.1—1.2倍,即使是存款相對更為緊張的小型銀行也僅將存款利率上浮到1.4倍左右,幾乎沒有銀行將利率上浮到頂,大部分金融機構在此次調整后并沒有用足這個上限,該限制對銀行定價約束力已經很小。
馬駿說,流動性狀況也是推進改革所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在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后,容易導致利率上升;相反,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推行利率市場化則比較容易避免在取消利率上限后的利率上升。今年以來,我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三次降息、兩次全面降準和一次定向降準,加上近期銀行間市場利率處于下行趨勢,超額準備金率維持較高水平,流動性相當充裕。
連平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貸款利率提升的空間不大,因而銀行不愿將存款利率上浮過高;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下,存款利率已經基本接近市場均衡水平,進一步上升的動力不強,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已水到渠成。
當然,放開存款利率在某種程度上是“驚險一躍”,對其可能帶來的沖擊也不能掉以輕心。國際經驗表明,一些國家在實施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波動,并對實體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四問:還需要做什么
放開利率限制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需不斷完善配套制度,積極構建市場化利率體系
利率限制放開,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的重要標尺。然而,如果從更深層次看,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利率市場化是一項牽涉到金融體系改革、金融市場建設等方面的系統工程,放開利率限制只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內容,未來應不斷完善配套制度。”連平表示。
有完善的市場,才能產生有效的價格信號。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已經建立了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不會出現市場失靈、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但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比如,我國債券市場仍處于分割狀態,規范和標準不統一、產品創新步伐緩慢。由于目前債券發行仍然受到很多管制,導致市場形成的利率不能反映資金價格的真實水平。殷劍峰認為,打通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隔斷狀況,實現互聯互通,才能為債券市場發展“松綁”。
構建市場化的利率體系,加強市場基準利率建設也很重要。利率市場化后,選擇什么樣的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目前來看還難有定論。從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運行情況看,期限在隔夜到1個月之內的交易品種交易量較大,但3個月以上期限的交易較少,無法作為中長期利率的基準利率,這使得利率曲線期限的完整性受到影響。
連平建議,下一步有必要完善貨幣市場交易品種,積極發展長端品種交易,從而促進完整市場利率曲線的形成,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攻堅進一步創造市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