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政府如何在社會治理中找準定位(2)

以法治為引領,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社會治理的關鍵是依法治理,作為代表政府行使社會治理權力的公職人員,要樹立法治思維的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社會,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樹立法治思維,需要強化四種意識:

公平正義意識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也是每個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作為公職人員,必須克服特權思想,帶頭抵制不良風氣。準確把握次序和秩序,次序就是規矩,秩序代表公平公正。良好社會秩序的形成,必須綜合運用道德、法律等手段。次序方面的問題主要用道德解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秩序方面的問題主要用法律解決,約束和制止不文明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規則程序意識

守規則重程序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思維的重要體現。政府部門無論是做出決策,還是開展執法,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于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如果程序不到位,就可能導致決策、執法無效或違法,甚至引起重大社會矛盾。

首先是重大決策聽民意。分析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原因,很多是在于出臺重大決策時程序上有瑕疵。在做出重大決策前,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公眾對決策的意見和建議,并把風險評估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其次是行政行為依程序。當前許多征地拆遷、強拆違建、城管執法過程中出現的侵犯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都是由于政府部門常常輕視甚至忽視程序正義,不按程序辦事或程序不規范所造成。因此,政府部門要耐心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防止因為程序瑕疵,導致群眾對整個行政行為的否定。

最后是結果送達講規范。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告知違法事實、處罰依據、申辯權利,保證執法結果公正、合法和可救濟,否則可能導致執法結果無效或被撤銷,無法起到訓誡教育的目的。

證據運用意識

我們要提升社會治理“證據意識”,就要建立“信息聯通、證據聯用、執法聯動”工作機制。

首先是推動證據聯用。依托信息系統平臺,打通部門信息壁壘,將各項工作產生的文書檔案、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料進行電子化保存,實現證據信息化,作為法定證據進行共享。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信息平臺隨時查閱、調用各類信息,并進行碰撞比對,提高工作效率,達到共同治理的目的。

其次是強化執法聯動。通過信息聯通、證據聯用,開展綜合執法,防止證據缺失。辦理行政案件過程中,如若發現涉嫌刑事犯罪,要及時通過“兩法銜接”信息平臺移送司法部門查處。司法部門在辦理行政機關移送的案件時,如若發現取證工作存在瑕疵,要通過司法建議書等方式,提出補正或整改意見。

法律評價意識

當前,社會風險已成為社會治理對象一部分,復雜多變,難以控制。準確地判斷社會風險,會使我們透過撲朔迷離的表象,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質,有利于掌握事物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決策。

首先要明確判斷事件性質。在工作中碰到問題、發現矛盾、處理事件時,必須有意識地分析其屬性、根源、性質,并運用法治思維進行綜合衡量。弄清這些問題是犯罪行為,還是違法行為,或是失信行為;是涉及大多數人的公共利益,還是涉及少數人的局部利益,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法律依據,做出恰當的判斷。要充分考慮社情民意和輿論環境,分析判斷事情的潛在危害性,避免因判斷失誤而引發公共事件。

其次要妥善處理好“法理情”的關系。基層講“法”,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在裁量權內開展工作;中層析“理”,對于基層提交的法律邊界模糊不清又體現個案差異的社會問題,綜合運用法治精神解決,以達到法律所要調整的最佳效果;高層用“情”,對公眾普遍認可的公正要求,用法治思維處理好法理情的關系,通過良法實現善治。

以信息化為手段,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處于大數據時代。要通過信息化手段,便捷準確真實地了解群眾所想所需,了解民意,體察民生,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務民生、治理社會,推動管理精細化、服務智慧化、決策科學化,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要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效能。信息匱乏、協同支撐不足、大量簡單重復的工作等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可以對政府規劃、重大決策事項,以及企業股東變更、業務調整、股權轉讓、納稅異常等情況,設立預警點,及時進行監測和評估。在城市管理方面,通過誠信體系建設、信息互聯互通、轉變執法方式等措施,為運用法治方式解決輕微違法、維權違法、弱勢群體違法等執法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深圳市福保街道在一次查處電動車非法營運行動中,街道綜管所工作人員根據推送信息查到當事車主的居住信息。當天中午,房東便上門告誡這名租客,如繼續非法營運,將下達“逐客令”。無須興師動眾,難題迎刃而解。

二是要以信息化提升服務質量。通過交換平臺的融合共享,實現大數據應用,進而形成面向城市治理、控制與服務的應用模式;通過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實現形式,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空間,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質。具體來說,就是把政府各部門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平臺集中起來,建立數據庫,打通上下級業務部門之間的外循環、部門科室之間的內循環、工作人員之間的微循環,使政府的信息能夠實現循環和共享。

三是要以信息化提升服務效率。通過線下服務大廳和網上辦事大廳的融合,打造“綜合受理、后臺審批、統一發證、監督監管”的工作模式,有效解決困擾群眾的多重申報、材料繁瑣等問題,最終實現讓群眾少花錢、少跑路、少交材料、少找部門,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高效、規范、便捷、滿意的政府服務。 

(本文作者為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委維穩辦主任)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定位   政府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