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分享經濟:一場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

【摘要】 互聯網+生態文明催發的分享經濟,呈現百花齊放、多元并存的新趨勢。現代分享經濟從類型上看,可分為有償分享經濟、對等分享經濟、勞務分享經濟、眾籌分享經濟、新鄉村分享經濟等模式。分享經濟時代的興起,是互聯網+生態文明雙重力量催化的結果。互聯網為分享經濟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而生態文明則提供了內生動力。環保意識、精神消費、新生活方式等三個自覺意識是生態文明時代推動分享經濟發展的內動力。分享經濟預示著一個追求節約、低碳、實現物質與精神均衡的新生活方式與新生產方式的革命正在興起,這是生態文明時代破解能源環境危機、物質與精神消費失衡危機的新經濟。

【關鍵詞】互聯網+  生態文明  分享經濟  生活方式革命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再度發力,一次靜悄悄的經濟革命在醞釀中。在漸次誕生的各種新業態經濟中,最令人矚目的無疑是分享經濟的興起。根據英國商務部的數據,大約四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有過上網分享彼此財產、技能、時間等閑置資源的經歷。目前全球分享經濟的總產值約為90億英鎊(約合135億美元)。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預測,到2025年,全球分享經濟產值可以達到2300億英鎊。很對人認為分享經濟的快速成長是互聯網的力量催化的結果,其實催化分享經濟發展的動力不僅僅來自技術力量的互聯網,還來自另一個新時代力量,這就是生態文明。換言之,是互聯網+生態文明合力催發了分享經濟(亦稱“共享經濟”)的快速成長。

分享經濟學的演化:從傳統分享經濟到現代分享經濟

作為對傳統經濟業態形成巨大沖擊力的分享經濟,是一種全新的業態,但就分享經濟這個范疇而言,最早研究分享經濟的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威茨曼撰寫的《分享經濟》一書。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脹”,即通貨膨脹和失業并存的狀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經濟》一書,認為產生“滯脹”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中現存工資結構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代替工資制度的主張。威茨曼所說的分享制度,指的是在資本家和工人就工資問題所進行的談判中,確定的不是具體工資的數額,而是分享比率,也就是在企業未來的收益中,多少歸資本家所有,多少歸工人所有。他試圖通過對工資分配方式的調整,緩解社會矛盾,激發員工積極性。該書出版后,在西方經濟界和管理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上一頁 1 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
標簽: 生活方式   革命   人類   經濟